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㊵】走,去看看东归英雄后人的家园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01版)

        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转场 巴音达来摄/光明图片

        扫码看视频 走进东归英雄们今日的美好家园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㊵】 

      春三月,随着柔风轻抚,我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从冰雪世界中渐渐苏醒了。不及草儿露出嫩芽,蜿蜒如龙的牧道上,早已是人欢马叫、羊咩驼鸣——百万头精灵或乘坐货车,或放开四蹄,奔向春草场!

      拆毡房、装家什,驼峰间已满当当。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古尔温图勒尕村的牧民根青阿拉与5户邻居,还有1000多只羊、600多头牦牛、300多匹马,历经10天,抵达170公里外的“新家”。

      今天的转场,是生态之路,是幸福之旅。然而,252年前的那场东归,每一步都镂刻着血雨腥风的悲壮!

      公元1771年1月17日,伏尔加河畔的卡尔梅克草原,寒风砭肤透骨。3万多户、17万土尔扈特人,在年仅28岁的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横刀跃马,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急进。前有高山峡谷,后有凶猛追兵,又遇严寒瘟疫,一队队人马接连倒下……“凡八阅月,历万有余里”,这支队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清点人数,已不足7万。

      史学界认为,这次东归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英国作家德昆赛激情地写道:“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部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为了妥善安置东归部众,清朝政府把水草丰美之地划给土尔扈特人做牧场,让他们能安居乐业。”陪同记者采访的和静县东归博物馆馆长才仁加甫用力踏了踏足下的土地,“最后,选定了这里。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泉水丰饶’。”

      归乡的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等13位汗王的接续带领下,“勤奋耕田,繁衍牲畜”,在自己的家园里,族群在不断壮大。

      然而,随着载畜量增加,草原开始不堪重负。和静县林草局党组成员、草原监理所党支部书记贾木才告诉记者一组数据:1950年,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牲畜数只有18万头(只),到2004年已达136万头(只)。而按照草畜平衡的要求,载畜量要控制在100万羊单位内。

      秀美的艾尔温根乌拉山,将巴音布鲁克草原分为大、小尤鲁都斯两块。贾木才摊开一张绘于2005年的草原现状图:大片大片的红褐色以及“严重退化”的字样触目惊心,标记的数字显示,草原退化面积高达457.20万亩,特别是小尤鲁都斯草原,退化面积达243.31万亩,占该区域总面积的81.9%……

      英雄的后人们,展开了拯救家园的大行动:2006年,在自治区和巴州的指导支持下,和静县开始对整个草原实行限牧,转场的12条牧道上设立检查站和卡点,严格限定放牧范围、放牧时间、放牧数量。其中,小尤鲁都斯的放牧时间由原来的每年174天压缩至92天,放牧牲畜逐渐减少到2019年的56万羊单位。

      牛羊下山,人也开始按照资源承载力予以科学安置。察汗乌苏村是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的生态移民村。黄墙黑瓦的院子里,搬迁户哈谢笑意盈盈。“2007年那阵儿,我们真是抹着泪搬下草原,政府建了新房,分了21亩地、20只羊。”哈谢拉着记者走近看,“每年都出栏,现在还有120多只,羊圈都装不下了!”

      山下养羊,原来一年一胎,现在两年三胎甚至一年两胎,出栏时每只也比原来重10公斤左右,能多卖上二三百块钱。牧民变成村民,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

      荡哈尔养殖专业合作社院里的草料垛成小山,5000多只羊,200多头牛,在一个个栏区内悠闲吃食。闻知记者来采访,50多岁的卫东开着崭新的越野车,一路风风火火赶了过来。“我家9000多亩草场在150公里外的草原上,2016年政府在这给我划了40亩地建养殖小区,现在我们合作社采用的是‘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养殖模式。”一下车,卫东打开话匣子。

      “繁和育两分开?”记者追问。

      “对!引导牧民将母羊转场上山补充营养,提高产仔成活率,仔羊下山育肥,长得快也易于管理,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巴音布鲁克的载畜量,为草原腾出‘休息’的工夫。”一旁的和静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李波接过话茬儿。

      “现在合作社5000多只羊,上山的只有1000来只,我也不像以前到处转场几百公里了,山上的羊承包给村里人,生下羔子的三分之二作为工资,乐得很!”卫东笑得双眼眯成一条缝。

      华凌牛业巴州有限公司经理韩东华深有同感:“公司有2万多头牛,如果还是原始放牧,就要200万亩草场。我们通过集中养殖,在戈壁滩上自种和带动村民种植青贮玉米、饲草高粱、燕麦和苜蓿,为牛提供‘主食’,同时回收甜菜渣、番茄辣椒酱渣、棉籽壳、小米秸秆作为‘零食’。‘一主一零’,摸索出了农区规模化养殖的新路子,现在10万亩荒地就能让牛吃得肚儿圆。”

      人畜下山来,绿色留草原。那个抹着泪搬下山的牧民哈谢,每年都会回到他惦念的草原上看看:牧草长势一年比一年好,牛羊最爱吃的“酥油草”又成片成片冒出来了!

      “我们委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通过调取近30年的卫星影像解译比对,并连续对和静县112个固定监测样地监测调查,发现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明显好转。”巴州草原工作站站长邓成军拿着新鲜出炉的监测报告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53.7%,提高到2021年的63.66%。随着生态好转,巴音布鲁克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天鹅保护区。每年6月到9月,近万只野生天鹅来这里歇息。由此,带火了旅游,带富了牧民。

      当年跋山涉水的东归英雄们,如果泉下有知,该会多么羡慕后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