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

    强化科普多元服务功能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作者:袁汝兵 周忠和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3日 16版)

      【自立自强·大家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普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普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活动的综合,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普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当今科普越来越呈现出理念、手段、方式、机制的新变化,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等与科技创新、科学实践交融发展的态势越发明显,人们对科普的需求也日趋前沿化、精细化、分众化。

      面对时代之变、人民之需,新时代的科普需要摒弃就科普论科普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更宽的视野,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明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着力实现《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的“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功能,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科普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不论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还是科学精神都可以深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促进人的素质整体提升,助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较2010年的3.27%增长了2.23倍。近年来,作为科普重点的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精神,都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科普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抓科普就是抓终身学习,抓科学素质建设就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强化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两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普服务创新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的引领作用,以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等“关键少数”为依托,基于其科技创新过程开展科学精神引领,普及最新、前沿科技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精神海拔的新高度。第二,要强化发挥科普培育创新文化的功能,积极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第三,要强化“大科普”“融科普”理念,增进科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以科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科普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科普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普法修订为契机,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坚决破除迷信思想,打击假借科技科普之名进行的诋毁抹黑和思想侵蚀活动。积极整治网络中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持续推进科学辟谣平台建设,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总结推广新冠疫情防控科普经验,探索形成应急科普弘扬科学精神、稳定社会情绪、助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科普场馆等阵地建设,打造“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社会治理”综合体,创建公民科学实践应用场景,促进科普与社会治理事业深度融合。

      强化科普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交流中突出科普主题,对增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价值更加凸显。持续实施科普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建设,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技成果共建共享。聚焦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者:袁汝兵 周忠和,分别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