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团团圆,四四方,祖祖辈辈住中央,风里来,雨里去,围龙屋里享安康。”一首传唱经年的儿歌,道出了深圳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象——客家围龙屋。作为南海之滨的土地,深圳的历史与客家先民密不可分,而位于深圳东北部的龙岗区,正是客家先民足迹最为密集的区域——遍布着民居类不可移动文物181处。
在龙岗,人们经常有着这样一种体验:穿过热闹嘈杂的街巷,见到豁然开朗的宁静景象——穿过碧波荡漾的月池、宽阔平整的禾坪,密密麻麻的石阶、斑驳遍布的城墙,进入肃穆庄严的祠堂、客家先民们曾经聚居的村落,不但可以观赏优秀的古代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更感受到古人勤劳奋斗、开辟家园的精神传承。
鹤湖新居、大田世居、甘坑古镇……星罗棋布的客家围屋各具特色、各具风采,正是这座城市千百年来人文积淀的载体。而这些年龙岗区政府的活化利用项目,让这些古老的文物串联起悠远绵长的文脉,造就了深圳最为动人的人文风景线。
如今,“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楼”的鹤湖新居,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客家民俗博物馆,不仅延续着200余年的生活记忆,还将“鹤湖”塑造为文化IP,打造“鹤湖智库、鹤湖书院、鹤湖讲坛”三位一体的“鹤湖”系列文化品牌;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古镇则引入华侨城集团投资,改造为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在这样的创新活化利用之下,如今龙岗的客家围龙屋,也成为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交汇处——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新桥世居被打造成为国内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集成近百项低碳技术,呈现社区居民的近零碳生活场景;甘坑古镇旁的二十四史书院,依托《今注本二十四史》文献材料和档案的保存和展览重现了深圳历史已久的书院文化,向人们昭示深圳并非只有蛮烟瘴雨,而是文脉蜿蜒。
若将镜头拉远,环绕着新桥世居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正是绿色低碳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试验区,云集的绿色能源产业、零碳主题公园让人们充分感受绿色低碳理念在生态治理和生产、生活方式中落地生根的成果;位于中心城的重点公共文化项目“深圳·红立方”宛如一串红宝石熠熠生辉,包含书城、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融合了科技、人格、文艺、城市内涵等创新因子,彰显着龙岗对提升文化内涵的深刻用心。
古老与现代交融,传承和创新并进,用历史的脉搏,铸造城市的人文精神,让这座城更显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