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我们这样干⑧】
“快走撒,听曲儿去!”2月18日晚,天刚擦黑,山洼里的山西省静乐县文化活动中心,就挤满了从四里八乡赶来“看稀奇”的乡亲们。
当晚,中国交响乐团文艺小分队在这里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活动。从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到山西民歌《走西口》《想亲亲》……“混搭”的20首曲目,让吕梁山深处的乡亲们过了一次瘾。演出结束,已是满天星光。
第二天一大早,小分队立刻收拾行囊,准备下一场演出。“三年疫情,耽误了太多时间!”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说,“春节一过,乐团全面恢复线下演出,为的就是多演出、勤演出,让观众过足瘾!”
当国交文艺小分队行走在三晋大地上,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时隔三年再次来到南海之滨的澳门,首次将原创芭蕾舞剧《沂蒙》送到期盼已久的澳门观众身边。
除了演出,中芭的艺术家还为当地的学生和芭蕾爱好者举办了大师课、艺术讲座等活动。“从那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对芭蕾艺术的热爱,还有对疫后艺术活动的渴望。”中芭首席主演曹舒慈说,“我们唯有行动起来,积极创排,才能对得起那么多热情的观众。”
当一些艺术家在舞台上倾情演绎,另一些艺术家正在排练厅里热火朝天地创作、排练。
走进中国歌剧舞剧院,在五层排练厅,民族乐团正加紧排练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江山如画》;在九层排练厅,歌剧团正紧张地排练音乐剧《天蓝海蓝》。中午,演员们依旧泡在排练厅里研究作品;晚上,两个排练厅都灯火通明,音乐声时不时从排练厅的窗户飘到夜色茫茫的街道上……
中国歌剧舞剧院对外联络宣传企划部主任王朝卉介绍,《江山如画》《天蓝海蓝》这两部作品不久后就要跟观众见面,所有的排练工作都是根据演出时间节点倒排的,因为同时排练,同时演出,两个剧组都在暗暗较劲,大有“你追我赶、一较高低”的意思。
相互“较劲”的不仅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两个剧组,国家京剧院几部新作品的主创们也是一样。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介绍,他们正在创排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现代京剧《老阿姨》和《主角》,都将在今年首演。参与创作的既有于魁智、李胜素等京剧名家,也有去年改组成立的青年团新人。“排练中,老演员们为了给年青人树立榜样,无不打起十二分精神;青年演员们为了能尽快‘出来’,也都铆足了劲儿……”开年即开局,开局即开工,开工即开干,开干就干好——这是王勇的心声。
除了“演出”和“创作”,“签约”也成为一些文艺院团这个春天工作的关键词。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口气签约了3个项目:与江苏常州签订舞蹈诗剧《东坡》合作协议,与浙江海宁签订徐志摩主题舞蹈诗剧合作协议,与绵阳江油签订音乐剧《将进酒》合作协议。“3个项目的签约,将助力当地文旅融合的发展,让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多发挥。”谈起新的一年的工作,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信心满满。
中央民族乐团也在“签约”中开始了新一年工作——乐团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一起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打造传统文化元宇宙概念沉浸式体验综合体,促进民乐的年轻化、创新性表达。
同样是刚过春节,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一家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文旅演艺融合创新,推进“线下演出、线上演播”双演融合模式的深化和成熟,探索中国戏剧数字化传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这个春天,各文艺院团通过一场场演出、一部部作品、一个个项目,跑出了各自事业的加速度,通过一次次探索、一项项合作、一个个创新,开辟出各自事业的新局面。
暖春三月,百花争春。
(本报记者 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