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手记】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对此,我深有感触。
河北承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环。过去承德人去北京看病很常见,但现在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当地就医,这得益于京津冀合作。早在2016年,北京、河北两地卫生部门与承德市政府签订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相关协议,北京5家医疗机构与包括承德市中心医院在内的5家承德医疗机构分别开展合作。通过技术合作、人员进修、远程会诊、绿色转诊、带教讲学等形式,承德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
我们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受益者,也要做贡献者。近年来,承德大力实施“上医工程”,承德市中心医院等市、县两级医疗机构选派优秀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帮助他们开展新项目、建设新学科。同时,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从承德看全国,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应看到,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把病人留在基层,基层医院能否接得住是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是基层医生的能力。
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三年,基层医生筑起了“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随时在线的线上诊断、及时跟进的线下问诊,让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诊疗。疫情期间的经验以及京津冀医疗合作的实践,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要让基层医生大显身手,基层医疗必须做到“扩面”“提质”“均衡”三者兼顾。
“扩面”就是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完善必备的医疗设施,加强养老服务保障等。“扩面”的目的是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其中的关键是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层医生往往都是全科医生,既要能看好小毛病,也要能及时发现大病征兆,及时安排转诊到上级医院,这对他们提出了很高要求。
“提质”就是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由上级医院牵头建立“医共体”,上级医院选派业务骨干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同时选派基层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把“输血式”支援变为“造血式”帮扶,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均衡”就是要统筹推进各级医疗机构项目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和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
因地制宜打好基层医疗“扩面”“提质”“均衡”组合拳,用心守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从“看病方便”到“看得好病”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医疗惠民”。
(作者:郭靖涛,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政协副主席、承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