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呼有应】
在城市中,我们身边总有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让美好的生活直达“家门口”:外卖员奔跑在楼宇之间,快递小哥奔忙于胡同里弄,网约车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
此时,党和国家正在关心着这群忙碌的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他们的工作——“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带着基层调研结果建言献策。
加大力度 解决“职业痛点”
从2019年开始,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委员就一直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参加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相关提案。
皮剑龙委员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利用平台优势地位,使用劳务派遣、承揽、分包等方式,并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规避了法律规定的相应责任义务。加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以及社会保险关系区域转接手续烦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群体参保和缴费意愿不强,“参而不缴”或“断缴”现象较多。对此他建议,“除了强化用工单位责任,还要在保障制度上推陈出新,扩大这类人员的社会保险范围”。
“解决‘参而不缴’等问题,可以借鉴相关成功经验,为参保人分别建立自愿性工伤保险和失业救助制度,参保人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并自己缴费。同时,公共财政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提高他们的参保率。”皮剑龙委员建议,应由政府、平台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合理的社保缴费标准和缴费中断的处理办法,比如,考虑设立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障基金,减轻其缴费负担,提高其参保积极性。
细致服务 让“娘家人”来帮忙
花了半年时间,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代表和江苏省泰州市总工会,一起深入网约车司机群体开展了沉浸式调研。
他随手向记者列出一组数据:2022年泰州市拥有网约车司机9600人,全年网约车派单量1642.5万单,网约车在城市出租汽车客运市场占比达70%以上。
“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些平台公司将大量此类劳动者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杨恒俊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应重点规范平台及其加盟商,最大程度防范和抵制平台公司规避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和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在权益保障过程中,工会要切实发挥‘娘家人’的重要作用。”杨恒俊代表认为,应强化各级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拓宽维权和服务范围。
形成合力 提供“深度保护”
“互联网餐饮平台及网约车、代驾等新形态行业,要进一步完善现有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劳动者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工作强度,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河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齐为民委员说。
齐为民委员指出,平台企业应当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随意克扣或无故拖欠。有关部门应督促平台企业从本行业情况出发,科学合理设置报酬规则,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
齐为民委员建议,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调解工作室、行业工会等力量积极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构建起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新模式,让相关争议及纠纷能够既合理又快速地解决,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深度保护’。”
(本报记者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