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造福当地 大爱无疆

    ——记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3批医疗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0日 13版)

        2022年11月30日,医疗队为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医生培训腹腔镜技术。王传军供图

        2022年7月10日,医疗队队员正在做手术。王传军供图

      【记者连线】

      “实施手术过程中,我们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比国内高。”中国援埃塞第23批医疗队的妇产科医生魏亚丽对记者的介绍,让记者对医疗队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的印象。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也是中国医疗队援助埃塞俄比亚的第50年。日前,在记者走进医疗队驻地采访时,魏亚丽医生告诉记者:“为有效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护患者和医生,国内患者在术前必须完成包括乙肝、艾滋病在内的感染筛查,但这里的术前流程跟国内不一样,没有要求感筛环节,很容易让医生暴露在风险中。”

      “特别是一些紧急入院需要手术急救的患者,他们中的多数人属于初次入院,在医院没有病历,我们难以掌握其过往病史,加之没有感筛要求,这进一步加大了医生职业暴露风险。”

    救死扶伤在他乡

      “1973年,河南省首次承担组建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任务。1974年中国派出的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就是以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老院长梅庚年先生为队长的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1975年,梅院长带领医疗队到当时埃塞旱灾严重的加木戈法省考察后,在返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他在当地被誉为‘中国的白求恩’。”记者一边参观梅庚年烈士图片展示栏,一边听医疗队翻译兼宣传委员宋文刚介绍。

      梅庚年烈士长眠的季马市位于埃塞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当时,当地群众对中国医生的医术也很陌生。“梅庚年带领医疗队不畏艰苦、救死扶伤,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

      埃塞政府为梅庚年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将其安葬在季马。季马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分别用中文、英文、阿姆哈拉文书写了墓碑碑文。曾经被梅庚年救治的一位患者的后代一直为他守墓。

      前不久,第23批医疗队赴季马祭奠英灵,并重温援外医疗誓言。祭奠活动结束后,全体队员在季马市开展义诊活动,赓续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采访期间,记者与全队16名队员见面交流。医疗队由中青年骨干医生组成,分别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郑州市、濮阳市、漯河市的7家医疗机构及高校,医疗专业涵盖15个领域。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是本次组队的队长单位。

      医疗队队长张志韧告诉记者,援埃塞工作一年来,医疗队不断提升对受援医院——提露内丝-北京医院的帮扶力度,推进关键技术、新业务、新项目的开展。截至2023年1月,医疗队诊疗人次总数达6.6万余人次,外科(含妇产科)累计开展、参与手术704台,包括针灸、理疗治疗在内的中医诊疗16273人次,全队参与危重病人抢救167人次。

      让当地更为受益的是,医疗队不满足于过去的成果,帮助受援医院首次实施腹腔镜外科手术、颅脑肿瘤切除、神经损伤修复功能重建等新医术,开创了首例床旁超声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中心静脉置管等多项新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诊疗方案不仅被当地民众接受,还颇受政府高层青睐。医疗队曾应邀为埃塞政府高层进行会诊,运用针灸、牵引、理疗、推拿、拔罐等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治疗,疗效显著。

    造福当地民众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我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

      条件艰苦、安全环境复杂同样是第23批援埃塞医疗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埃塞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较差,医疗设备和材料非常短缺,为开展技术培训、诊治患者带来很大干扰。不仅如此,医疗队抵达埃塞时,正值该国内部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安全形势尤为严峻。

      “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志韧队长乐观地对记者说,全队成员秉持“团结、奉献、仁爱、创新”的队训,攻坚克难。虽然医疗队任期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队员们成长很快,收获良多。在服务好当地民众的同时,医疗队还积极走出驻地,为我驻外机构和华侨华人开展诊疗服务,送上来自祖国的一份关爱。医疗队为当地华侨华人提供日常诊疗服务总计1298人次,为当地中资机构和企业开展大型义诊、巡诊13次,义巡诊的同时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讲授,开展心理疏导、保健人员培训、赠药等活动。另外,医疗队还建立了10多个微信群,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远程开展健康咨询、疫情防控和医疗科普。

    提升能力建设

      谈到医疗队援埃塞工作的心得体会,张志韧指出,首先,要从制度、方式等多方面加强与受援医院的协作。医疗队与受援医院主动联系,建立每月一次的负责人沟通制度,双方以中英文备忘录形式进行备案并认真履行。中国创伤中心、中国中医中心、中国妇幼中心、中国眼科中心是受援医院的重点项目,也是河南省卫健委和历届医疗队重点帮扶任务,医疗队帮助受援医院对上述四大中心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各中心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重点加强了多学科会诊机制和救治流程优化,学科建设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要积极推动当地医疗队伍的能力建设。医疗队在受援医院开办了汉语培训班,按计划每周授课,并建立了汉语培训沟通群;利用自带的腹腔镜模拟教学器材,为当地医生开办腹腔镜技术培训班;为受援医院医生举办超声引导穿刺培训班,传授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和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流程和技巧,有效提升了受援医院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

      同时,要有效利用当地平台推广中国医术和中国文化,提升埃塞民众对中国援助的认知。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医疗队到亚大孔院进行中医文化讲座,受到孔院师生的热烈欢迎。医疗队还应邀参加埃塞第五届专业技术展会,现场讲述中国医疗队援外故事,普及中医诊疗知识,受到当地民众广泛欢迎,吸引了约旦、阿联酋、沙特等多国参展商前来咨询诊疗问题,并受到埃塞电视台等当地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前首席执行官、现任埃塞卫生部首席临床官埃鲁巴布尔医生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及中国医疗队给予埃塞医疗卫生领域的援助。日前,他在一演讲中指出,埃塞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中国一直是埃塞走向繁荣昌盛道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在卫生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提露内丝-北京医院便是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成果。该院建成10年来,中国政府每年不仅为该院提供医疗设备,还派遣中国医疗队入驻该院提供技术援助,与当地医生分享专业经验,开展培训项目,提升当地医疗队伍的能力建设,造福埃塞广大民众。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3月9日电 本报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