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现行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王超用“六个有力”来概括现行宪法发挥的重大作用。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我们设立了国家宪法日,实行了宪法宣誓制度,实施了特赦制度。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宪法精神和有关法律原则,作出创制性规定,及时妥善处理”。王超介绍,我们按照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核心地位功能的要求,推进立法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创制性运用宪法制度和宪法规定,应对治国理政中遇到的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对宪法有关外国投资、计划生育等规定的含义提出了解释性意见。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王超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通过宪法修正案,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2件;编纂完成民法典,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统筹运用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决定等丰富多样的立法形式;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立法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
关于下一阶段的立法工作,王超介绍,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正在向各个方面广泛征集立法项目,将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中国人大代表选举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中国的人大代表选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主选举,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王超说。
“中国的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中,基层群众都占有相当比例。”王超举例说,262万多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在县级人大代表中所占比重为52.53%,在乡级人大代表中所占比重为76.75%。
在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归侨代表42名;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回答如何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时,王超介绍,目前全国各地设立了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了乡镇和街道的全覆盖。各级人大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为依托,结合人大职权,广泛组织代表通过调研视察、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代言发声,推动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019年11月,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桥街道,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王超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王超说,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这些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王超表示。
2013年,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王超介绍,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围绕中欧关系,王超表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战略分歧和冲突,有的是广泛的共同利益和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
“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团结繁荣,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王超说,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扩大贸易和双向投资,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全国人大公布了对外关系法草案,其中包括中国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反制和限制措施。对此,王超表示:“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损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对于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中作出相关规定,予以坚决反制,是正当和必要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的法治建设,同样高度重视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法治建设。”王超说,中国始终恪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本报记者 李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