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是一名“农二代”,25岁就回乡种水稻、管水肥,这些年的农民生活让我对脚下的土地更眷恋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一系列好政策,让咱农民兄弟种粮有钱挣、生活有盼头。
就拿去年来说,我们享受了双季稻种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种植成本降了下去,大家的积极性升了上来。种粮没有后顾之忧,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基地吸纳的农户也逐年增加。今年,我计划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9000亩以上,好好干一番。
去年4月,镇政府启动了盛发粮油产业路建设,今年春节前已经顺利建成通车了。混凝土沥青路面平平整整、宽宽敞敞,大家心里别提多亮堂了。现在往外运粮食、买进农机化肥,都方便多了。
往年,我们发展稻蔬轮作,把水稻和豆角、大头菜等轮季耕作。经过摸索和调研,今年打算大面积种植西兰花,充分利用水田“空档期”,让“闲田”变“钱田”。我们已经和种粮大户、分散农户建立了“订单农业”3万亩,发展了上千名种植大户、农户种植优质稻谷,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我们还建成江西首家大米博物馆,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
要说还有啥期待?最希望的就是——咱国家能推出更多有力举措,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扎根乡村,给乡村带来新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负责任地说:做个“新农人”,其实很幸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胡晓军、王洋、王建宏 张文攀、龙军、禹爱华、赵嘉伟、张国圣、李宏、耿建扩、陈元秋、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刘珅、李麒、周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