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8日 04版)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米锋表示,3年多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极限考验。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公共卫生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在应对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郭燕红介绍,接下来要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日前印发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建设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建设医疗应急演训基地,提高在多场景情形下的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按照规划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的能力。”郭燕红介绍,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此外,要发挥我国在全球紧急医学救援中的作用,推进省、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

    完善分级的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制度

      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对此,郭燕红表示,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差异,为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会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

      郭燕红介绍,一是要完善分级储备制度。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储备格局。二是及时完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三是要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调配。此外,高等院校在春季开学之际,也要做好药品储备,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2022年12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履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职责,与有关部门、地方大力协同,建立“全国一盘棋”调度机制,将4大类954家医疗物资企业纳入调度范围,及时满足各地疫情防控需要,为战胜本轮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所有新冠治疗救治医疗物资产能充沛、库存充足,完全能满足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需求。

    先后制定十版诊疗方案 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指导

      新冠病毒感染的诊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制定了十版诊疗方案和四版重症诊疗方案。

      对此,郭燕红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及时总结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持续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因时因势不断调整诊疗方案,始终坚持关口前移,加强轻症早期介入和重症早期预警,研究制定了重症预警指标并纳入诊疗方案,使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始终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进行救治。

      郭燕红还指出,在救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重症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注重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础性疾病综合诊治。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诊疗方案的优化调整是基于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防控能力的不断增强与病毒的不断变异。比如俯卧位治疗经验的总结推广、抗凝治疗的普遍推行、抗生素和激素的规范应用、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给氧治疗和ECMO的使用等。”郭燕红表示。

    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我国,农村地区地域比较广,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一直以来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指出,3年来,特别是去年12月以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关键节点,紧盯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干部下沉、医生下沉、医疗物品下沉,确保农村防疫见医、见药、见干部,形成了一套符合规律、务实管用、平战结合的机制办法。

      毛德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机制。推动各地完善“五级书记”责任体系,建强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进一步聚焦农村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完善包保联系、组织动员等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推动各地统筹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农村医疗救治体系机制。我国逐步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毛德智强调,接下来将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快推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的医疗体系,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补上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短板。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