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我】
车辆,已经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运载工具了。装载数据采集硬件设备后,通过算法分析,一辆“智慧汽车”能为用户提供更多人性化、优质的服务。
发生在当代的这场有关汽车的变革,涉及车联网、数据、算法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骄傲。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工作需要以自动化设备为依托来完成。自动化设备,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系统,不管是车间的机械手臂、自动驾驶的车辆,还是育苗耕种的设备,都是物联网应用的场景。对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未来发展的展望,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这一行值得一直做下去。
2020年,我成为宇通客车智能网联部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满足用户需求是设计客车网联产品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团队的主要任务。
十年前,大数据、物联网在国内还未普及。我工作后不久,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小巴士在河南郑州金融岛上线运行,基于算法支持,实现了精确到秒的公交站牌到站时刻显示。
功能落地应用后,我带着家人坐上这辆巴士。一路上,我的细致讲解让他们大开眼界。在他们好奇和惊叹的表情里,我收获了自豪感,也收获了信心,相信我所从事的事业能更深入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商用车客户而言,他们更关注车辆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公交车、客车每天承担着很大的乘客运载量,一旦出现问题就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依靠智能网联技术,当车辆的电池、电机或轮胎等零件出现异常特征时,系统会迅速捕捉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维护,确保车辆按时运营和安全行驶。
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也让高效的车队管理成为可能。通过网联终端提供的车辆运营信息、高性能平台的支撑和云端合理的算法模型,我们可以帮助车队规划更合理的路线、安排发车时间以及充电排班等。
这些智慧服务,离不开网联团队的付出。智能网联技术研究面对的问题和数据是海量的,每天处理超20亿条的数据、日分析量超300TB。例如,针对动力电池的异常状态,我们就做了30种异常问题的监测模型。而除了动力电池,我们还做了23种核心零部件的模型预测,从统计数据来看,预测的整体准确率超90%;除去部分异常状态,准确率可以超过95%。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车联网产品,帮助用户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安全事故率,也让乘客在乘坐公交车和客车时获得了更舒适的体验。
我相信,基于车联网、物联网构建出的新生活将不断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我们当下所要努力的方向,便是向着更人性化的科研项目进军,让那更舒适、更便利的未来生活如约而至。
(本报记者姚亚奇采访整理)
(本期选题支持:温 源 刘 坤 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