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由“输血”到“造血”,为乡村振兴觅新路

    作者:张琦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07版)

      【专家点评】 

      乡村运营是以市场经济方式,通过对乡村有形和无形资产、内部和外部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重组、配置的一种经济活动,核心是经营,对象是乡村。它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有效方式,在建设农业强国、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乡村运营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是乡村发展的底色和基础,运营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力量和方法挖掘乡村之美,激活山乡资源,变美丽乡村为富裕乡村、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以浙江临安乡村运营实践为例,2017年初,临安创造性地提出“村落景区”概念,在编制发布《村落景区临安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村落景区运营”概念,明确了乡村运营对象和主体,进而在2021年6月发布《乡村运营(村庄经营)导则》,成为全国首个乡村运营地方标准,为乡村运营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乡村运营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乡村运营的最大优点就是根据村落特点,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村落主题模式,从而实现独有的发展路径。比如,临安、汝阳、溧阳、雅安等地在乡村运营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政府出规则、“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的乡村振兴共同体,并针对性植入和升级产业,既有持续投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又拉长产业链、拓展新市场,充分激活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乡村运营的关键是体现整村化、系统化和协同化。通过对村庄资源和资产的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实现乡村物质资源价值、生态资产价值和经济增长价值以及资本价值的利用与转化,从而提升乡村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综合价值。

      尽管乡村运营在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乡村运营过程中忽视农民主体作用。从各地实践看,乡村运营主体多集中在县乡层次,运营项目很容易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农村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参与度不高;乡村运营中存在人才缺口。目前,乡村运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乡村运营人才缺口大,尚未形成成熟的、适宜乡村运营市场发展的人才队伍,严重影响了乡村运营的效果和示范作用;经营理念上存在旧有约束,经营能力上有一定短板。乡村运营中较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是重建设轻运营的习惯范式;二是经营理念过于传统,缺乏现代化思维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把握能力不够。此外,经营主体欠缺专业化、科学化,市场经营能力不足等弊端也须加以重视。

      破解乡村运营面对的难题,需从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三方面入手。

      在模式创新上,要注重从外部“输血”引导转向内生“造血”培育,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方面,由项目带动为主转向人才带动为主,克服重输血轻造血、重项目轻带动的发展制约。另一方面,应结合不同地区“人、文、地、景”等运营要素、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进行深度挖掘,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策略,发挥运营管理对乡村发展的乘数效应。在此过程中,须保持清醒、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冒进。

      在机制创新上,要注重从依赖政府主营转向更加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政府不再是运营的“主角”,但也不能因为专业运营商进村而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而是要从“主营”变为“助营”,厘清与市场之间的权责划分,积极为乡村参与市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导各方遵循规则、规范完善运营标准,助力乡村运营模式行稳致远。

      在制度健全上,要注重巩固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企业有利、农民有益、乡村治理有效。乡村运营是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一种协同合作模式,离不开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约束和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以“活农村资源、促集体增收、富农民口袋”为核心,在保障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兼顾企业盈利。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乡村运营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乡村运营团队须围绕治理和运营之间的协同关系,准确把握乡村运营方向,融合多方利益,推进乡村运营与乡村治理协同,推动乡村运营稳步发展,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作者:张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陆健、王胜昔、周洪双、苏雁、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白云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