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老物件记录乡愁、以旧时光温润人心,这是乡村文博场馆的独特功能。在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推动实现农民更富裕、乡村更美丽,离不开这些散布于乡间的文化标识。新春之际,记者带您走进四家乡村博物馆、文化馆、记忆馆,触摸“看得见的乡愁”,倾听乡土文明的发展足音。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王建宏、张文攀、赵秋丽、李志臣、龙军、禹爱华、赵嘉伟、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廖莹、杨云杰、李芳、苏蕾、吕长蕊、陈健林)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游客在参观胜丰村菱珑湾农民画展馆。新华社发
在湖南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学生手工制作套花。新华社发
安徽潜山市万涧村,规划师在展示“声音博物馆”规划。新华社发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大良沟村乡村博物馆内,孩子们在参观传统农具。新华社发
编者按
用老物件记录乡愁、以旧时光温润人心,这是乡村文博场馆的独特功能。在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推动实现农民更富裕、乡村更美丽,离不开这些散布于乡间的文化标识。新春之际,记者带您走进四家乡村博物馆、文化馆、记忆馆,触摸“看得见的乡愁”,倾听乡土文明的发展足音。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王建宏、张文攀、赵秋丽、李志臣、龙军、禹爱华、赵嘉伟、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廖莹、杨云杰、李芳、苏蕾、吕长蕊、陈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