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与搅天冰雪,来一场激情对话——冬奥会让越来越多国人领略滑雪运动的魅力,而大众澎湃的滑雪热情下也潜藏行业无序发展的隐患。近日,媒体报道,滑雪教练群体鱼龙混杂,花2万元请的教练连雪鞋都不会穿,许多连资质都没有的“野生教练”,在各大雪场滥竽充数,一些新手因“野生教练”的错误指导发生运动损伤。
冰雪运动魅力无穷,同时也充满危险。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的一些欧洲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急性运动伤害的案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著名赛车手舒马赫2013年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就曾发生意外,一度成为植物人。2022年1月,法国男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也因滑雪事故去世。在我国,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各地滑雪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正视冰雪运动的风险,才能更好推动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发展。
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在为世界奉献一届无与伦比的冰雪盛宴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火爆,滑雪教练的市场需求陡增,合格教练供不应求,给这种“野生教练”创造了市场空间。
滑雪是一项有技术门槛的运动,一位合格的教练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接受过正规、系统滑雪培训的教练员,会严格遵循安全滑雪的原则,最先教会学员的就是如何安全摔倒、如何控制速度、如何避免受伤。辅导学员正确穿戴滑雪装备,让学员充分掌握技术动作、滑雪理念和安全防护知识,都是一名合格滑雪教练的基本功。
通常而言,国内滑雪场会与一些专门培训滑雪教练的学校、俱乐部合作,定向招聘一些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的教练。不过,冬奥会的持续影响力叠加疫情防控转段,导致今年滑雪的游客量增长迅速,在正规教练之外的“野生教练”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他们有的刚从“零工市场”转行,有的滑雪“自学成才”,有的短暂上个“速成班”就抓紧上岗,这样参差不齐的教练队伍,给广大滑雪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让三亿人上冰雪,不能靠“野生教练”保安全。健康、规范的滑雪教练培训体系建设不容忽视,严格职业准入门槛与规范行业认证制度同样不可或缺。当前,我国建立了4个级别的滑雪指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其中最基础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国职证,这为规范滑雪教练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国职证培训时间与内容相对有限,社会认可度也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离不开不断细化完善冰雪运动教练体系。一些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域外借鉴,滑雪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应当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形成按照具体项目和难度等级综合分级的教练培训体系,同时结合我国雪场的市场需求和运作模式,将职业资格与市场衔接起来,让高水平的教练能够得到市场相应的认可与回报,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如此,滑雪的赛道才会更安全,大众滑雪运动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