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日前,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根据该《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生育三胎最多可申请育儿补贴供给19000元。无独有偶,山东济南近日也印发《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规定:济南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孩子3周岁前,每孩每月可享受600元育儿补贴。
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在相近的时间点发布生育补贴政策,其背后的考量,必然存在某种共性。对广大育龄夫妇而言,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未成年人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各方面原因,都制约着他们的选择。
在地方财政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在鼓励生育方面投入一些真金白银,无疑是一个合理选项,也是能直接触及育龄夫妇“痛点”的办法之一。不过,不论“政府打钱”的效果多好,我们都要意识到:直接补贴新生儿父母,只是一种短期刺激。有关部门还应采取各种配套手段,化解年轻人对生育子女的长远担忧。年轻人生育子女前后,能否得到良好的妇幼医疗保障?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上幼儿园难、升学难?政府还需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将眼下的资金投入转化为能让更多家庭长期受益的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化解育龄青年担忧的问题,让人们“愿意生、养得好”。
(原载于“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鑫宇 摘编: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