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湾区科创峰会:

    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献计献策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08版)

      近日,以“共创共享、迈向一流”为主题的湾区科创峰会在广东东莞举行,该会议是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议程下的特色活动。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于2021年12月在广州举办,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湾区科创峰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产学研三界的专家学者和科创企业代表会聚一堂,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在本届峰会上,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是一大亮点。该报告指出,“先强带后强”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得到深刻实践。随着创新环境共享、创新要素共享、创新平台共享、创新生态共享、创新成果共享五大协同机制的推进,大湾区凝聚起强大的科创发展“合力”。而创新资源要素能够跨河、过江、越海,在大湾区各城市之间频繁流动,依托的是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三大利器”:区域产业集聚平台、大科学装置平台和企业开放创新平台。

      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在峰会中分享了自己在澳门大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三地奔走,连通研发、制造、应用和市场的经历:“大湾区数实并重、软硬一体的研发和产业生态,不仅让产业链、基地、人才等优势可以跨境利用,还能让产品研发在与现实需求和市场的沟通对接中得到锤炼,提升创新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我们这几代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在峰会上表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已完成8轮用户实验共800多项课题、全球累计注册用户4000多名,已经成为粤港科技创新的共享性关键支撑平台,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成为支撑大湾区乃至我国攀登全球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高峰的“大国重器”之一。

      “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以数强实,为用户、合作伙伴和全社会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创新价值,是搭建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初衷。”腾讯杰出科学家、美国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刘威表示,“比如腾讯‘云深’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就是为了给基础科学研究与发现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数字科技企业,他们提供生产性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演讲中表示,制造业提供大量就业、推动国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但制造业要想真正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数字化转型挑战。这种背景下,数字科技企业帮助制造业企业研发适用、有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将推动制造业提高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现在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变得尤为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峰会上表示。他建议,重塑内部营商环境,让市场起主体作用、政府起更好的作用,进一步支持大中小微市场主体特别是具有生态效应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经验看,龙头企业一直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当前我国新型科创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永年说。

      “敢为天下先,是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发展中锻造的精神底蕴,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希望在科创领域,粤港澳三地的政产学研可以秉持过去‘吃螃蟹’的尝新、创新精神,迎难而上,务实进取,为国家伟大的科创事业贡献湾区的力量。”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