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5日 星期日

    白淑湘:红舞鞋上的艺术传奇

    作者:余玮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5日 12版)

        白淑湘 余玮摄/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84岁的她是中国芭蕾舞坛“起飞”的第一只“白天鹅”奥杰塔,也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第一代“琼花”。作为为中国芭蕾艺术开拓、奠基、铺路的一代,她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芭蕾事业,至今仍在广阔的舞台上,致力于中国芭蕾事业的传承。

      1958年6月30日,北京天桥剧场。舞乐悠扬,纯洁美丽的“白天鹅”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新中国排演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在此首演。

      1964年9月26日,同样是北京天桥剧场。一群扛着枪的女兵走上舞台,起初还是立正姿势,很快便踮起脚尖,“立正”瞬间变成芭蕾舞姿。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现场。

      眼前这位装束淡雅的老人是上述两部芭蕾舞剧的主演白淑湘。她是中国芭蕾舞坛“起飞”的第一只“白天鹅”奥杰塔,也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第一代“琼花”。

      84岁的白淑湘稳坐在沙发上,目光透过眼镜片时不时望向墙上的老照片,仿佛穿越五十多年的岁月屏障,满眼都是自己青春时的光与影。

      白淑湘出生于1939年,曾是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的小主角。13岁那年,她还参加了贺龙率领的第三届赴朝慰问团。1954年,新中国舞蹈家的摇篮——北京舞蹈学校诞生,白淑湘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从此与芭蕾舞结缘。

      1963年秋,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央芭蕾舞团着手创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久,剧组成立,白淑湘被选中饰演吴琼花。次年2月,白淑湘随主创团队赴海南岛体验生活。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椰子树、榕树和秀丽多姿的万泉河,亲身体验了当年红色娘子军的生活环境。

      采风结束,《红色娘子军》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排练。可试演时,一位领导认为:“气质不够,满台‘娘子’不见‘军’,手中拿着‘烧火棍’!”于是,剧组马上停止试演,前往山西大同“学军”。立正、稍息、齐步走,射击、投弹、急行军……“为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我们经常晚上起来打背包夜行军,跑着跑着,东西就从背包里掉了下来。”白淑湘回忆道。

      除了训练,白淑湘还走访了许多地方参观学习,了解旧社会受欺压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更好地揣摩角色心理。“我们参观了万人坑,听了很多矿主欺压矿工的故事,回来后,我的感觉立刻就有了。”白淑湘说,“因此,搞艺术创作深入生活非常重要。”

      回京后,白淑湘将中国民间舞蹈、戏曲舞蹈与西方芭蕾完美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成功塑造出“苦大仇深、性格顽强、泼辣勇敢”的吴琼花形象。

      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走上台,对《红色娘子军》给予了肯定:“我的思想比你们保守啦。我原来想芭蕾舞要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个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的演出这样成功!”

      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芭蕾为何物的年代,《红色娘子军》为世界芭蕾带来一次革命——芭蕾的主角,第一次由仙女变成了战士,芭蕾舞演员第一次在舞蹈中举起钢刀钢枪——在西方有几百年历史的足尖舞就这样被颠覆了。

      “文革”期间,白淑湘受到冲击,无法参加演出,连练功也被禁止。她被送到昌平小汤山干校劳动,“每天早上5时就开始捡牛粪、烧开水,还要进城掏大粪”。

      到了1973年,芭蕾舞团的演员越来越少。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总理提到了白淑湘,这给了在干校“改造”的她带来一线曙光。经过一番周折,白淑湘回到了芭蕾舞团。那一年,她已34岁。

      身体落下多种疾病,肌肉变得僵硬,身体超重……按常规,舞蹈演员脱功一两年就很难恢复,而白淑湘脱功已近10年。

      怎么办?难道就此告别心爱的舞台吗?不!白淑湘以顽强的毅力重新恢复身体。跑步,游泳,节食……上午练,下午练,晚上还练。“记得那天我握着练功杆的时候,突然哭了,似乎积攒了近十年的眼泪在一刹那都涌了出来。”经过两个多月的苦练,奇迹竟然出现:白淑湘的体重由129斤急降到106斤,同时,她的基本功也迅速恢复。

      重返舞台后,除了《红色娘子军》,白淑湘又陆续主演了《沂蒙颂》《草原儿女》《骄杨》《杜鹃山》等。从此,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重新焕发艺术青春。

      为了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白淑湘42岁开始学法语,1982年赴法国进修。从里昂到戛纳,从罗浮宫到枫丹白露,她如饥似渴地汲取外国芭蕾艺术的营养。1983年以后,她又学习了英国、丹麦等国的芭蕾流派,排演了《仙女们》《堂·吉诃德》。

      白淑湘是为中国芭蕾艺术开拓、奠基、铺路的一代。几十年来,《红色娘子军》一演再演,“琼花”已经到了第六代。白淑湘高兴地看到,每一代琼花的扮演者都在不断改进突破,这是她这个“铺路石”最感欣慰的地方。

      “有媒体报道说,我50岁那年离开了舞台,其实我一直演到了65岁才正式离开芭蕾舞台,直到现在我也没完全退休。”如今的芭蕾舞台上虽然不见了白淑湘的舞姿,但这位中国芭蕾舞的重要开拓者,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致力于中国芭蕾事业的传承。

      (作者:余玮,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