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一场“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四史”微课大赛在盐城师范学院开幕。来自18个二级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纷纷在台上展示风采,全体思政课教师“化身”学生坐在台下认真聆听。师生相互启发、共同用心感悟,润物细无声。
“要发挥好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广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表示。
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以学科建设为统领,不断夯实“大思政课”的学科基础。学校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0门,“学科—课程—育人—学科”的“大思政课”建设闭环更加完善。
拓展社会大课堂
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课内课外互补、线上线下联动、理论实践结合的社会大课堂不断拓展,立足校内外资源,帮助学生细心实践。
“老英雄,打仗时您怕死吗?”“我也怕死,但我知道自己是为人民而死,是为贫苦大众而死,就觉得死是值得的。”2021年6月11日,曾经担任部队警卫员后回乡务农的96岁高龄的老兵周竹林和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面对面,开展了一场关于理想信念的对话,带给学生一场生动的党史课。
盐城师院地处盐阜革命老区,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境内有红色遗存遗址248处。办学64年来,盐城师范学院把盐城的红色资源作为办学育人的“富矿”。去年暑假,该校200余名大学生奔赴全市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开展走访调研,行程累计3000多公里,发放问卷2000余份,访谈200余人,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红色文化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该报告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
除了新四军军部旧址、耦耕堂华中工委旧址、五条岭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外,海盐博物馆、全国文明村恒北村等地方特色资源也是盐城师范学院铸魂育人的“活教材”。学校加强校地合作,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红色地标转化为育人阵地,先后成立“寻访江苏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千名学子访百城,纪念馆里学党史”“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与地方共建“红色书屋”,定期举办“党史阅读分享会”“红色讲堂”等理论宣讲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
用好大资源平台
“每一次讲解王强老师的先进事迹,就像与王强老师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心灵就会接受一次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蒋欣是王强先进事迹宣讲团负责人,她已经讲解了38场。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是每一年新生入学之后必去的热门打卡点,自2014年10月建成以来,该展览室已接待参观者超10万人次。通过“学生讲老师”的模式,让更多学生零距离感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全国优秀教师王强教授的先进事迹。
捐资百万爱心助学的盐城师范学院离休干部包斌、陆一军夫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连续25年“一元爱心”捐赠响水县运河中学贫困生,数学与统计学院大学生连续35年到看守所帮教在押未成年人的“赠书寄语”活动,连续14年累计25批1426名同学和45名教师赴新疆开展实习支教……这些都是盐城师院思政育人的“大资源平台”。通过亲耳聆听、用心感悟这些身边事身边人,深切感受平凡中的伟大,让学生备受感动、倍感振奋。
受到包斌、陆一军夫妇资助的学校毕业生柴世羽,回到家乡四川攀枝花市,成为一名乡村中学语文老师,她说:“我愿以包老陆老为榜样,将他们的爱心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将各类线下资源集齐上“云端”,建设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库,为学生打造24小时实时在线的思政课,把教师主导的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教学变成了现场体验式、互动研讨式教育,其中尤其注重学生的用心感悟和潜移默化中的改变。
完善大师资体系
相较于传统思政课,“大思政课”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教师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履行课程思政责任的“大先生”、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文学院教授孔建平在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上流泪了,他发现了一个毕业两年的学生的身影,这名学生叫王志勇。“孔老师太有魅力了,不仅课上得妙趣横生,课后我们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谈如何做好学问,如何做好老师。”为了让孔老师的“最后一课”更有仪式感,他从黑龙江绥芬河市出发,坐火车31个小时回到母校,坐在熟悉的教室,再一次感受孔老师上“外国文学”课的魅力。
思政课是一门信仰课。学校将师德建设挺在前面,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为好老师点赞”活动,让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幸福感、获得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想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既要有‘一潭水’的知识积累,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汝伟指出,“我们通过学科建设,让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通过集体备课和‘周末理论大讲堂’把知识进透,通过技能竞赛把道理讲活。”
“学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经费保障等方面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倾斜。”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宏如这样说。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健全“大思政课”格局,努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孙聪 李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