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日前,曾经“一墩难求”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重回大众视野,而且换了一副崭新“面孔”——为助力北京冬奥会一周年宣传和“双奥”文化传承,在癸卯兔年临近之际,“冰墩墩”兔年特别版系列产品“兔墩墩”正式发布。“兔墩墩”以“冰墩墩”形象为基础,融合北京传统民俗中的经典“兔爷”元素,形象新颖讨喜,寓意平安吉祥,甫一推出就广受市场追捧。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等销售现场,“兔墩墩”几乎称得上“上架即售罄”,因缺货不得不在元旦期间暂停销售。
随着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这场冰雪上的激情盛会已经在历史中定格。然而,冬奥会彰显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以及它掀起的冰雪运动热潮却不会仅仅留存在记忆当中,它们还将深刻而久远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一张张标志性的面孔被人们铭记。参加三届冬奥会的“老将”武大靖,一鸣惊人的谷爱凌、苏翊鸣,经历传奇的韩聪、隋文静,他们的故事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的奋斗和精神也激励着无数人。
同样,作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冰墩墩”在国内外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冰晶外壳、“冰丝带”元素和航天员造型,又使这个中国传统形象充满了未来感、时代感、速度感。它像信使一般向世界展现古老中国的时代新形象,也在中国广泛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
作为文化和精神的使者,“冰墩墩”拥有“顶流”级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巨大影响力。如果它随着冬奥会闭幕而隐退幕后,那无疑是一件极为可惜的事情。然而,让“冰墩墩”重回大众视野,背后其实颇费周折。按照相关协议,包括“冰墩墩”公仔在内的北京冬奥会各种特许商品在2022年9月30日就已经正式停售。12月31日之后,“冰墩墩”等北京冬奥会相关知识产权就已经交给国际奥委会,成为其名下的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在传统惯例和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制度框架的制约之下,“冰墩墩”继续获得授权经营,“兔墩墩”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都需要有关机构与国际奥委会进行反复的沟通与协商,无数人在幕后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可以说,“兔墩墩”最终得以面世发售,实属不易。
打破常规惯例、积极主动创新,使“冰墩墩”等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走出幕后、重返前台,为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继续发挥光和热,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称道。同样,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已经圆满闭幕的激情盛会,也是一次面向未来、打开未来的重要契机。它联结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和平、交流与合作,彰显了体育精神,传承了体育文化。尤其是在中国,它使本来比较小众、区域性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获得空前的传播、推广和普及,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冰雪热潮”。这些都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它们对于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意义,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显现出来。
目前,国家体育馆冰球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冬奥场馆积极面向大众开放,引入高水平竞技赛事,努力探索四季运营,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冬奥会部分比赛项目的举办地河北张家口开通了直达北京的高铁,以及前往上海、深圳、沈阳等国内重要城市的直达航班。“度假村+滑雪场”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游客提供度假、旅游、运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热潮也方兴未艾,一批室内雪场、冰雪世界类主题乐园纷纷建成开门迎客。据统计,2021—2022年雪季,国内参与冰雪旅游人次达3.12亿,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等市场需求均出现明显增长。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正在不断得到巩固扩大。
当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跟一些传统的“冰雪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瑞士总人口约860.6万,但全瑞士滑雪场平均每年到访的滑雪者达2227万人次,外国滑雪者到访比例为35%。其中仅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游客接待量就占到全世界总量的40%以上。借鉴“冰雪强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禀赋,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培育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繁荣冰雪文化,都应该是“用好冬奥遗产”的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冰墩墩”也将继续肩负使命。
(作者:封寿炎,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