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粮食产量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增产丰收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18年获得丰收,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力促丰产丰收,将进一步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底座;端牢中国饭碗,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特色产业夯实丰收基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等短板。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立稳做强特色产业,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真正将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链条、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充分贴合,做大特色产业集群、扎实产业发展根脉,进而实现永续发展;另一方面,特色产业的振兴离不开群众智慧,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间稳定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创新各方参与和收益机制,可充分激发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先进科技增添丰收动能。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农业强国,一定是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相关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其中,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种业科学原创基础性研究、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扶持农业科创人才成长。科技创新正为粮食丰收、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绘就丰收盛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今年8月,国家层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农耕文明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农业实践的结晶,凝结着泱泱华夏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底色。在新的时代坐标下,让农耕文化焕发强劲生命力,将为乡村文化振兴塑形铸魂,激荡振兴乡村的昂扬精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千百年来,丰产丰收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渴盼,铭刻着时代发展的不灭印记,更闪耀着耕耘不辍的奋斗精神。如今,丰产丰收关乎人民幸福、更关乎国家安全。当前,面对极端天气、市场波动等交织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唯有全力以赴夺取丰产丰收、不断夯实农业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端牢中国饭碗,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好“压舱石”,为抵御各类风险挑战提供“稳定器”,让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底气更充足、建功新时代的步履更铿锵。
(作者:王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