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智慧水利专业——

    “千里眼”“顺风耳”保障国家水安全

    讲述人: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智慧水利系系主任 俞晓东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07版)

        河海大学智慧水利实验室内,学生在学习水工程建筑物基础知识以及无人机巡检操作。任杰摄/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近年来,随着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项项信息化手段的介入,水利工作者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提前快速预警,有效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需要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举个例子,我们想知道某个区域发生极端降雨后,会不会引发洪涝灾害,怎样有效降低损失。最有效的办法是搭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虚拟区域,在里面设置一场暴雨,监测洪涝过程以及对该区域的影响,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措施、降低损失,形成应急方案。当现实世界中暴雨来临,就知道可能发生哪些危险,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智慧水利就是水利进入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基于数字虚拟技术,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面对当前智慧水利相关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需求的井喷态势,河海大学率先提出创办智慧水利专业,依托学校水利工程一流学科和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水利类和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流师资与办学条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水利+人工智能”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培养既懂水利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新工科专业,智慧水利很重视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关注行业痛点、前沿动态,不要把思维局限在课本上,也不要把智慧固化在代码中,而是重视每一次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把专业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唐芊尔、苏雁、颜维琦、赵秋丽、冯帆、张士英、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方彦蘅、赵怡宁、胡惠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