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别的地方都是农家乐,我们却是红家乐!”
“你问为啥?因为我们这里,有红色基因浸润、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故事流传。还有,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就从我家门口流过……你说,我们有没有资格叫红家乐?”
说起红家乐民宿的诞生过程,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75岁老党员刘明生自豪地说,自家的红家乐,主要是沾了红旗渠的光。
一户红家乐,一曲感恩歌。
庙荒村位于林州太行山上、红旗渠畔。“庙荒庙荒,连庙都荒”,只听村名,就知道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偏僻荒芜之地;直到10年前,这里依然破败凋敝,其中一个300多人的自然村仅剩70多名留守人员,群众生活困难。
“10年前我45岁,看到家乡极度贫困,我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庙荒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说。
“一个女支书能干成啥?”郁林英说,“上任之初,大家并不看好我。但我想,我们林州人以前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修成红旗渠,现在赶上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为啥不能让庙荒摆脱贫困?”
“依靠国家政策,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3年时间初步改变了家乡面貌,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村里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提升。”郁林英说。
路通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为村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村里老党员刘明生第一个想到要把依山傍水的自家院改造成民宿。
“干事创业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我的想法一开始也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和邻居质疑:投入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本钱?我们村这么偏僻,千百年来都是苦熬过来的,靠几间房就能脱贫致富?”刘明生说,关键时刻,安阳市驻村干部和村支书郁林英送来了温暖和鼓励,帮助协调有关手续和资金,让自己下定决心——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必须带头干!
2018年春天,庙荒村第一家民宿诞生了。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红旗渠精神,在这偏僻之地,不可能建起独具特色的太行民宿。出于感恩,刘明生把自家民宿取名为“红家乐”。没想到,红家乐很快走红,成了网红打卡地。
红家乐起到了示范效应,村里群众开始根据自家条件改造各式各样的太行民宿。村里看时机已经成熟,聚合力量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开始着力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
从偏僻荒芜穷山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现在庙荒村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百万元。庙荒村被誉为“幸福庙荒”,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案例,入选全国100个贫困村特色扶贫案例,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也光荣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需要在一件一件具体扎实的工作中推进。”党的二十大一结束,回到家乡的郁林英第一时间召集大伙儿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过近几年发展,我们庙荒村现在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大家说,是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还是朝着乡村振兴的大路前进?”
“听党话跟党走,发扬红旗渠精神,接续奋斗踏上新征程!”庙荒村村委委员刘广庆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红色资源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只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历久弥新。“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擦亮‘红旗渠精神’这一红色品牌,形成一条红旗渠研学、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研学产业链,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郁林英字字含真情,句句吐心声。
风吹散了远山的云雾,庙荒村的景致越发明丽。洁净的村道、古朴的民居、潺潺的渠水,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红旗渠畔已经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