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百川论坛:

    “亚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12版)

      过去的40多年间,亚洲维持了和平与稳定,成长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关键地区。日前在印尼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和在泰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受到全球瞩目。11月17至18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如何实现亚洲的持续和平?”2022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探讨如何构建可能且可行的亚洲和平与发展方案。

    亚洲和平与发展面临集团政治挑战

      过去40年,亚洲是全球发展最快、最和平、最稳定的区域,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美西方国家强推小圈子政治,使得亚洲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众多的挑战中,要非常警惕美国正在促使国际秩序走向‘两极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国际秩序两极化对亚洲地区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亚洲大部分国家跟中美两国都有很深厚的关系,如果中美关系发展得好,他们就既有了安全,也有发展的保障;反之,亚洲所有国家都将是受害者。

      在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看来,目前亚太地区“新冷战”迹象不断增加,美国大搞针对中国的联盟政治,过去的同盟在加强,同时产生一些新的准安全同盟,特别是美日印澳参加的“四方安全对话”。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对华“脱钩”,今年开始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朝着经济孤立与遏制中国的方向发展。此外,最重要的是要警惕美国一些人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不断。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从美国“印太战略”的新特点着眼,分析未来亚洲秩序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重视军事安全领域,注重全政府、全社会协调,着眼于至少未来10年覆盖整个“印太地区”。他表示,“印太战略”注重组建小集团盟伴体系及规则的制定,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这将加剧亚太地区的对抗和对立,对经济一体化造成阻碍和困扰。同时,经济问题政治化和安全化也会引起经贸、科技以及其他领域的“脱钩”风险上升。

    实现发展与安全是当务之急

      亚洲过去40多年共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强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组建排他性小圈子不得人心,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是正确选择,有助于促进地区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的改善。在与会嘉宾看来,在当前背景下,建设性地调整亚洲的地缘政治经济对维护亚洲安全稳定具有关键作用。

      “亚洲应当聚焦解决发展与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亚洲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各自的发展与安全,将其与邻国、地区与整个世界的发展和安全联系起来,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进行统筹,将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密切结合。“中国也将在开展区域内外多种形式的深层合作方面发挥参与者、倡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我对亚洲和平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朱锋表示,21世纪的技术发展使得今天大国的财富竞争、权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产业链、科技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如果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继续进行开放、自由的竞争,相信传统的地缘政治对抗可以得到实质性阻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认为,应当把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当前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同时推进有利于实现亚洲一体化的双多边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亚洲成为全球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地区,借此支撑亚洲长期发展。亚洲国家应将和平大局作为最高利益和最优先事项,避免由于战略误判、选边站队、外部干预或者个别政客私利引发的政治动荡。

    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是大国担当

      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对亚洲和平与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应如何发挥大国作用?

      “如果说从前的大国地位是以战场上的输赢来衡量的,那么现在的大国标准则以是否有能力为区域和全球提供足够的国际公共产品来衡量。”郑永年强调,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来实现崛起,是中国区别于从前任何一个大国的主要标志,现在应该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出发来创造亚洲的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嵇先白建议,亚洲在货币金融体系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支持,应该推动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提供一些制度方面的确定性。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可以为亚洲编织一张区域经济安全网,为亚洲提供危机救助方面的公共产品,预防疫情后出现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同时,亚洲国家筹备该组织的过程本身就可以为市场注入信心和稳定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芳认为,中国应当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构建。“首先是促进消费流转,做区域价值链的终端承接者,强化区域消费促进的功能,不仅要促进国外的产品进口到中国,还要通过平台把其他国家所需的消费空白空间流转起来。中国还要强化创新,做区域生产、制造的设计者,提升价值链的主导能力,这主要是通过技术、科研方面的区域性合作来提升整体价值链的主导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已有基础上,区域内要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共识。”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中国是引领亚洲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相关问题作出了非常好的规划,包括稳定大国关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中国近期参加的几场重要的多边外交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相信沿着这个思路前进,亚洲的未来是光明的。”

      (本报深圳11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