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青岛理工大学:

    聚焦产教融合 构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陈建强 王妍 马鸿洋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 16版)

      青岛理工大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健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与育人”互联互通的产教融合机制,从五个维度精准破题,提升学校育人体系整体效能。

      畅体系、通渠道,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教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全校“一盘棋”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目标为牵引,激励教学院部在不同赛道“赛龙夺锦”。创新设置成果转化贡献奖励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级认定制度,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孵化产业的青岛理工模式”,2019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以释放学生原动力为目标,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构建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协同机制。

      重根本、聚焦点,“正本清源”上好大思政课。学校把思政教育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行“沉浸式”学习模式。发挥学校“青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联盟”、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建设10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批实践基地,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打造科研反哺“高地”,构建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凝优势、炼特色,打通关键环节推动学科发展。学校赋能优势特色学科群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瞄准行业领头雁企业,聚焦企业需求,探索构建优势学科育人要素与龙头行业用人主体融合培养机制,围绕智能、绿色两大主题,做强“土木建筑”“机械制造”两大特色学科群。探索构建同类学科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面向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工科行业,培养创新能力强、跨界整合能力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研究型人才。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2021年新增土木水利专业博士授权点。

      夯基础、深融合,建设“双师型”队伍。学校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兼备的“双师三能”复合型导师队伍。近年来,持续引进国际领军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紧扣学科专业需求靶向,优化人才阶梯式培养路径规划,自主培育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青和国家突出贡献等系列高层次人才。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选派100余名优秀青年导师深入企业,同时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产业教授,通过专业共办、教材共编、师资共育等方式,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育平台、汇资源,“青理快车道”推进人才培养高速发展。学校加快新工科建设,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最大程度共享和优化配置产学资源。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平台建设新模式,通过“三结对”工程,与行业领头企业共建协同创新的学生培养平台,打造高校与企业耦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样板。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科研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结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院所,联合共建具备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技术的军民融合科研机构;结对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产业园区,共同推进西海岸大学科教园区青岛理工大学科教园规划建设工作。共建产业学院,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推进科研资源及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结对中国环保行业领军企业等重点行业协会或链主企业,联合共建“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国家级环境检测验证平台获批全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政产学研用创新协作新模式。

      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特色构建学科发展新生态,开展务实有效的校地、校企合作,强化学科调整布局、产学研合作和校城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陈建强 王妍 马鸿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