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一把手谈科技文化】传承弘扬泉城文脉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作者:刘强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04版)

      【一把手谈科技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部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传承城市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使命。

      一、济南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黄河文化的滋养下,龙山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荟萃,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济南文化。

      一是自然文化得天独厚。济南作为中外闻名的“天下泉城”,“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禀赋,为城市文化发展塑造了厚实的内涵底蕴。特别是泉水作为济南的根与魂,赋予了济南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气质与魅力。

      二是传统文化厚重绵长。济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公元前6000多年的后李文化,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再至龙山文化,发展脉络清晰,构筑了齐风鲁韵的文化基底,孕育了扁鹊、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一大批文化名士,李白、杜甫、曾巩、老舍等文化名人曾在此生活游历,并留下名篇佳作,像杜甫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名句。

      三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济南是一座饱含红色文化的英雄城市,是国内最早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就有来自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作为经典战役永载史册。目前,全市有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等210余处,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济南人民艰辛斗争的历史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用心做好传承弘扬济南文化“四篇文章”。济南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守好文化根脉。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文章。规划科学产生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带来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们坚持把城市文化融入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把文脉延续性贯穿到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中,留住济南特有自然风貌、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最大限度延续好济南的文化属性。

      二是做好系统保护文章。济南丰富的自然文化、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文化泉城的标志性符号,必须强化系统保护观念,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我们对3处历史文化街区、1处传统风貌区、200余处省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对13项国家级、500余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空间全覆盖、延伸时间轴,既保护单体建筑、也保护街巷街区,既保护古代建筑、也保护近代建筑,既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三是做好传承创新文章。坚持“借古说今”,挖掘、诠释、弘扬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做好考古发掘,实行考古前置,加快城子崖国家考古公园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将济南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全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尊重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再梳理再阐发,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施优化提升,健全泉城文化资源库,丰富更具体验感的数字化文化应用场景,让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四是做好传播弘扬文章。宣传也是生产力,正能量要有大流量。这方面,既要会说,更要说好,把好声音、正能量传播出去。当年,周恩来总理用“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向国际友人介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发了他们的强烈情感共鸣。讲好济南故事,既要抓好新闻发布、官方介绍,又要综合运用动漫、综艺、纪录片、短视频等方式,鼓励群众人人都当讲解员,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让济南声音越来越洪亮。

      三、科学把握文化建设的成效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传承弘扬城市文脉,要把效果体现在城市文化肌理可感可知上。一方面看社会亲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是否有效提升。这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我们坚持以文化引领塑造全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把城市软实力提升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化建设更有成色、更有显示度。另一方面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属性的现实表现,也是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我们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刘强,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