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令学校师生尤为振奋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一整个篇章,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部署。
初心闪耀,使命召唤。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从政治上深刻领悟、从大局上全面把握,关键是行动上贯彻落实。复旦大学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发挥“三线联动”机制作用,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并不断引向深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办学治校各项工作中。
全覆盖抓好学习培训,用情用心有深度。首先在“学”上下功夫。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专题学习研讨;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所有师生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好集体学习,并带动全体师生;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校教育培训必修课,对重点人群、不同对象进行全覆盖轮训。在原原本本、扎扎实实学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学、创新方式学。过去五年,学校开展“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主题社会实践,引导青年扎根祖国大地,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担当,五年逾10万人次参加。如今,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策划开展“强国追梦我奋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上好“行走的党课”,引导青年深入体悟新时代变化。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引进来”,要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和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作为红色地标的辐射作用,把复旦打造成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传播的高地。
集中式开展理论宣讲,有声有色有热度。以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初心使命的博士生讲师团20年如一日,义务宣讲3300余场、覆盖受众超过50万人次。过去五年,专家宣讲团、博士生讲师团、“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讲师团等各支队伍努力讲好创新理论、讲活生动实践,不仅面向校内师生,更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军营。“星火”队已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10万余人次,开发推出云讲解、微党团课、多语种等宣讲服务。如今,学校党委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精干力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中宣讲。各青年理论工作队伍也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为基层一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供给,积极深入师生、深入一线、深入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宣讲服务。
体系化推进研究阐释,走深走实有厚度。过去五年,我们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一期完成,出版研究成果20卷,同步向育人工程转化。如今,“两大工程”二期建设再谋划再布局,组织专家团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系统性研究。同时,整合学科力量、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党的理论创新;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战略研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出谋划策。
多渠道融入立德树人,入脑入心有深度。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高校亦要能够回答好学生之问。过去五年,我们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构筑以思政课为核心、以中国系列和哲社课程为支撑、辐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如今,学校大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各门思政课程,抓住契机打造一批课程思政“金课”,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继续以活页讲义等方式及时补充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引领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
全方位贯穿办学治校,见行见效有力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终要见行动、见成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既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也提出更高政治要求。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让百年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赓续弘扬,彰显办学底色、熔铸大学精神;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高效推进“双一流”建设,牢记“四个面向”,坚持“四为服务”,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坚持巩固扩大基础学科优势特色与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相结合,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加强有组织科研,把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争朝夕。复旦师生将把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融入新征程的时代洪流,在越走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贡献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复旦力量。
(作者:焦扬,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