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黄豆豆:上得了世界舞台,扎得下基层一线

    作者:本报记者 李笑萌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 13版)

        黄豆豆 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在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颁奖典礼、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国际舞台上,他把中国舞蹈带向世界;在地震灾区、部队军营、生产车间、北方的草原和南方的小镇,他的身影随着舞步出现在祖国各地……“上得了世界一流的舞台,扎得下基层一线的舞台”是他不变的艺术初心。

      “看天空,日月多明媚,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幸福的歌唱传四方……”随着辽远的藏语歌声响起,在扎念琴明朗的节奏中,舞蹈家黄豆豆以传统水袖舞与西藏拉孜堆谐舞互动共舞,同日喀则拉孜县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表演了一支《飞弦踏春》。

      见到黄豆豆时,他刚参加完《哈达献给您》西藏自治区援藏主题晚会演出回来不久。从拉萨到那曲,从黄昏到日落,高原雪山的景色变换令黄豆豆难以忘怀,更令他挥之不去的是援藏干部们一张张被高原日光晒得暗红的面庞。“高原环境艰苦,我在很多基层一线援藏干部的眼睛中都看到了涨红的血丝。”天南海北,黄豆豆因为舞蹈走过的地方不断增多。

      “一名优秀的舞者,要上得了世界一流的舞台,也扎得下基层一线的舞台。”这是黄豆豆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近些年,观众不仅在建党百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上看得到黄豆豆的身影,更是常在田野乡间、城市广场的朴素舞台上与黄豆豆不期而遇。对于黄豆豆来说,每一支舞蹈、每一个舞台都为他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收获。

      2008年,黄豆豆跟随中国舞蹈家协会前往汶川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这是黄豆豆生平第一次在连块平地都没有的“舞台”上起舞——没有条件搭舞台,铺块红地毯就是舞台;因为当地还没恢复全面供电,两位当地群艺馆的老师就用笛子和鼓为舞者现场伴奏。黄豆豆记得,当他告知要跳《闪闪的红星》后,催人振奋的前奏即刻响起,大家一同饱含真情实感完成了演出。

      也是这一次,原本的一段独舞头一回跳成了“群舞”。

      “跳着跳着,就感觉有人在跟着我跑,回头一看,原来是灾区的孩子们在追随着‘潘冬子’手里的红旗!”这一幕深深地刻在黄豆豆的脑海里。没有了台上和台下的空间概念,在平视的交流中舞者与观众融为一体,凝聚起的那股力量直击人心。

      “我想那就是对舞蹈所蕴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的最生动阐释。”黄豆豆说。从那以后,但凡时间上排得开,黄豆豆就会到各地参加文艺志愿演出。在中国文联成立文艺志愿者协会后,他更是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把舞蹈带到田间地头,用翩翩舞姿与最广大的观众会心交流。

      “走出剧场,走到观众身边时,你要接受的是来自观众360度的审视观看,这是对一名舞蹈演员基本功是否扎实的真正考验,更是走进生活、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是黄豆豆的真实感受。

      有人说他是“把中国舞跳得最阳刚的人”,有人把黄豆豆称作“传统中国舞蹈的代表之一”。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是,黄豆豆的舞蹈在刚毅中总是充盈着一股正气。

      这或许和他从小就有的军人情怀有关。黄豆豆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战士”形象——舞剧《闪闪的红星》中,他是神采奕奕的少年英雄潘冬子;舞蹈《忆张思德》中,他用一条白毛巾演活了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张思德;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中的情景合唱与舞蹈《战旗美如画》中,他扮演的志愿军战士冒着战火冲上“上甘岭”高地,喊出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直击人心。

      如果说战士与舞者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那么吃苦、自律、甘于寂寞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舞蹈是付出最多、收获最少,掌握最难、失控最快的一门表演艺术。”黄豆豆不止一次这样对人说过。对于先天条件并无优势的他来说,更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11岁时第三次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因为上下身比例不足,黄豆豆又一次被招考老师告知“不是跳舞的料”。第二年,父亲破釜沉舟,亲手为他打了一对铁吊环,固定在家里老式厨房的房梁上,让黄豆豆用双脚倒吊挂在空中。父亲做晚饭的时间,就是他的“特训”时间。三个多月的时间,黄豆豆的腿奇迹般地被拉长了三公分,这成为让他成功考入上海舞蹈学校的“关键三公分”。

      1995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醉鼓》令人们对那个能在直径1.8米的大鼓上完成十几个高台旋子的少年印象深刻,但却少有人知道黄豆豆是如何靠着自己的热爱与汗水,从趴在窗口看别人排练到争取进教室的机会“蹭”排练,再从教室最后一排的“F角”演员变成最前排的A角演员的。

      《醉鼓》之后,《秦俑魂》《苏武》《周朝六舞图》《中国功夫》《墨舞》《梁祝》《保卫黄河》《秦始皇》……黄豆豆凭借一个个阳刚洒脱、情意并茂的舞蹈作品成为中国舞蹈界一颗耀眼明星,更是将中国舞蹈带上世界舞台,带领着各种肤色的各国舞者一同跳起中国舞。人们记住了舞台上那个身形轻盈的舞者,但却少有人知道他也曾因为舞蹈遭受重伤,差点无法再次站立。

      舞者的舞台生涯或许有限,但对舞蹈的学习与热爱却没有时空限制。每次谈起作品和演出,黄豆豆的声音都仿佛在“跳舞”。从12岁进入上海舞蹈学校算起,黄豆豆已经在专业舞蹈道路上跳了33年,练功、编舞、排练、演出、赶路,这五件事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对于舞蹈,他身上始终有着一种纯粹感。

      今年3月,黄豆豆入选“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能够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入选,我感到非常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爱国、为民、崇德、尚艺,这刻在中国文联大楼上的8个字,时刻提醒着我们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黄豆豆说。

      (本报记者 李笑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