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滴水贵如油。以前,咱定西老百姓吃水,可真是难。翻山越岭,人拉驴驮,运回来的是高氟水、苦咸水。洗脸只舍得用一捧水,胡乱往脸上抹两把,就算洗过了。
盼星星盼月亮,2006年12月,终于盼来了引洮工程开工。听到工程招工时,我第一个报了名。
让我万分激动的是,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有了总书记的关心鼓励,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我参与的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6号隧洞施工,建设条件非常艰苦,随时有涌水、涌砂、滚石的危险。但是,凭着让父老乡亲喝上洮河水的愿望,我们克服了一连串困难。
8年艰苦建设,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了。我永远忘不了通水那天的光景——村里鞭炮齐鸣,比过年还热闹。有人用大瓷碗舀了一碗洮河水一饮而尽,激动地流下热泪,说:“这水真甜呀。”
水龙头一拧,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通到灶台上、洗澡间,再也不怕没水洗脸了。引洮工程不仅让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还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如今,我的身份是引洮总干渠6号隧洞漫坝河平洞的“守护者”,每天在隧道里进行维护、巡检、清扫卫生。
有了水,一切都“活”起来了。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牛羊养殖场初具规模,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我所在的渭源县,在洮河水浇灌下种出了产自南方的金丝皇菊,昔日的穷山坳变成了“鲜花乡”。
2021年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建成通水,我们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终于全线建成。引来洮河水,曾经“苦甲天下”的“干坡坡”,变成了今天产业旺、百姓富的“金窝窝”。以后的年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陈晨、宋喜群、王冰雅、耿建扩、陈元秋、苏雁、刘已粲、高平、赵嘉伟、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卢增晖、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