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艳秋代表: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框架、话语体系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6日 04版)

      【代表之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成果。这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谐万邦”“兼济天下”“大同”“小康”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

      党的二十大召开令人振奋,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

      (本报记者 陈晨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