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十年】
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基本水情,导致自然条件下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为新时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水网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规模巨大、受益最广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
从战略思维角度,把国家水网建设纳入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水利兴则国家兴,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安全与兴盛至关重要。从统筹发展与安全、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视角,将国家水网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结合起来,与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结合起来,坚持“四水四定”,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相适应。
从系统思维角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突出水这个核心要素,推进全要素、全流域、全过程系统治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兴利除害结合,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以流域为单元,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国家水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治理修复,统筹推进水利、水电、水运、城乡、生态保护等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国家、区域和省市县各级水网建设。
从底线思维角度,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立足防御流域性大洪水和区域性大干旱,加强国家水网的大动脉大通道大廊道建设,巩固拓展重要江河洪水宣泄能力和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和输配水工程建设,加强互联互通,畅通水流循环;针对我国水情特点和水资源分布,加强控制性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对洪水和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为水网畅通提供动力源泉;充分考虑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立足长远和应对风险挑战,谋划国家战略储备水源和战略输排水通道,增强水网的韧性。
从创新思维角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国家水网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两手发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国家水网建设中的关系,创新水网建设投融资机制,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投融资机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对于需求旺盛、产出较高的水利工程,通过提高水价保障合理的投资回报;对于公益性、普惠性较强但产出低的水利工程,通过水价改革维持工程良性运行;对于没有或极低收益、但关系安全和民生福祉的水利工程,通过精准补贴等方式,既促进节水,又维持工程基本运行。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全面推进各层级水网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尽早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李原园,系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