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二十大代表风采】刘桂珍:为民纾困最幸福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02版)

      【二十大代表风采】 

      “段家湾的山水土地养育了我,我就要为段家湾的村民服务终生。”得知记者来意,刘桂珍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同志们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己一定牢记嘱托,带领大伙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44年村医、43年妇联干部、29年乡村教师、26年村党支部书记、19年村委会主任……村民口中一句“多亏了桂珍!”这背后,有着数不清的乡情故事。

      44年前,一心想考大学的刘桂珍,被自己的父亲刘白小“下令”留在了村里,“要求”她考赤脚医生。“不仅父亲,村里老人也劝,全村女娃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考谁考。”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一处山谷里的段家湾村,多年来一直缺医少药,人们有病难医,甚至小病拖成大病。自小在村里长大的刘桂珍,深知这是全村人多少年的痛,可自己一心想考取大学走出大山的信念也很坚定,一度令她陷入两难。

      参加村医培训时,刘桂珍还一直把高考的书带在身边。高考那天,她凌晨五点起床,骑着自行车,从培训班赶往40里外的考场。这段路程,恐怕是刘桂珍年轻时走过的最纠结的一段路。行程过半,再三思量,她决定放弃高考,骑车返回,“现在想来也不后悔,虽然当时对考试挺有信心,但既然答应了村里,说了的话就要兑现”。

      1978年,培训归来的刘桂珍正式成为一名村医。从医40多年,刘桂珍从来不收出诊费和注射费,还为村民贴钱买药,“村民们比较困难,看着从包里左一层右一层拿钱出来,我就不忍心收他们的钱”。

      段家湾村贫穷落后,城里的教师不愿意来教书,1988年,刘桂珍又当起了村里的代课老师。“除了英语,剩下的课都带,最多时有15名学生。”刘桂珍说,直到2017年,村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心校,她才卸下这一重担。

      1996年村支“两委”换届,一边行医一边教学的刘桂珍,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开始兼任村委会主任。刘桂珍介绍,当时的段家湾村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无资源无产业的贫困小村,村民们种玉米、谷子,生活比较困难。

      “村民把我选成村委会主任我就不能不做事,得想办法帮大家增加收入。”在此过程中,刘桂珍发动山村的留守妇女种树苗,种黄芩、柴胡等中药材,还利用空闲时间搞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想尽办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硬是把“坐街婆娘”变成斗贫“娘子军”。

      2017年年底,段家湾实现全面脱贫。随后,刘桂珍又牵头成立“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推进段家湾育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子育苗产业的发展。

      “40多年来,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走出大山。”刘桂珍说,但自己不能走,因为村民需要她,“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底!”

      “只要我腿还能走动,手还能用,就会留在村里。”刘桂珍说,40多年来看似没什么实质收获,但自己精神上很满足。她说:“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就是最幸福的事!”

      (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