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江苏科技大学: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培养卓越船舶人才

    作者:嵇春艳 周宏 窦培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5日 07版)

      江苏科技大学是我国传统的船舶类特色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共建高校,秉持“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奋斗目标,针对船舶系统复杂、多学科交叉、技术发展快等特点,坚持探索如何培养具有兴船报国情怀、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造船工程师。

      学校以2008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为契机,基于“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14项国家及省级教研课题,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实践平台,从“社会发展共性需求和船舶产业发展特殊需求导向”出发,经过长期改革与实践,形成了“铸船魂、塑体系、强能力”的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新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 多措并举重构育人体系

      学校针对学生成才周期长、人才流失严重、培养体系滞后等问题,全面优化育人体系,培养新时代可堪大任的优秀船舶人才。

      积淀传承“船魂”精神文化,厚植行业信念,塑造卓越造船工程师特质。学校系统构建通识思政课程群,设置“精神引领+家国情怀+兴船报国”系列课程,建立造船工程师素质培养报告书制度,增强学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激发学生树立兴船报国的远大理想。依托校内外育人基地,全程实施思政聚合行动:一年级“转型教育,了解行业”;二年级“活动育人,感知行业”;三年级“专业育人,熟悉行业”;四年级“毕业实习,走进行业”,培养“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卓越造船工程师特质。

      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重塑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体系。学校遵循工程教育理念,构建满足造船业转型升级需求的“454”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涵盖船舶设计、制造及管理一体化“三层次、四协同、五平台、六结合、多辐射”的动态实验教学体系。学校着力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全球视野的“3+2”师资保障体系,打造“学术型+工程型+企业教授”的多元型师资团队,“递进引入+定向培养”并举,提升学生全球视野。此外,学校建立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打造多维度、多时段、多尺度评价与反馈体系,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打造创新实践平台,多元协同育人,强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学校率先建立100余家国企、民企、外企参与的多级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科研反哺教学,采用“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动态对接”“课堂与企业对接”案例式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学校还建立了多元化国际培养基地,依托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建设工程,携手挪威科技大学等船海类国际知名高校建设联合培养基地5个,通过共建先进课程体系和教材,全额资助国际课程研读、国际夏令营及举办高端学术讲座等,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全球视野。

    聚焦人才培养 探索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新模式

      以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学校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聚合行动,增强学生根植行业信念;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重塑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多元型的师资保障及动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等体系;打造多级型实践平台及多元化国际培养基地,形成了培养具有“兴船报国情怀、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全球视野”卓越造船工程师的育人新模式。

      学校在国内高校中首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仿真实验室、船厂及船舶数字化交互式实训平台等创新实践平台。虚拟展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全过程,有效解决专业实践长期存在的“工程实训系统性综合性弱、实际操作困难”等难题,提升学生解决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积淀形成“兴船报国、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文化内涵。科学设计造船工程师素质结构,建立实施造船工程师素质培养报告书制度,通过“自评—会商—反馈—改进—跟踪”全程记录学生素质发展。

    深入改革创新 形成系列丰硕成果

      十年来,学校为船舶企业培养造船工程师近2万名,分布在国内500余家船舶类企业,技术骨干占比近1/3,船舶行业择业率近十年平均超90%,吸引国际知名船级社和知名企业设立10余项创新创业奖学金。基于“船魂文化”的江科大人才培养经验,培养质量社会声誉高,培养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学科竞赛参与率100%,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奖400余项。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50余项,学生为第一申请人或参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9项,130名学生获全球通用造船工程师TRIBON证书。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江苏省中小型船舶企业1/3以上由学校船舶类毕业生创办。

      围绕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学校项目团队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实践平台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成果,有力支撑了人才培养,成为船舶类高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改革示范基地。教研成果已在10余所船舶类高校中推广,受益学生近万人。“船舶与海工装备虚拟仿真平台”等基地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认定为全国舰船科普特色教育基地,近十年为社会进行科普教育10万余人次。

      历经十余年的改革与实践,江苏科技大学构建的卓越造船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培养了大批船舶行业卓越技术人才,为我国高校培养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嵇春艳 周宏 窦培林)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