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放水喽——”村支书张斌拖着长腔一声招呼,重庆潼南区卧佛镇百花村里,人们排好了队。
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水桶摆了一地,很快被储水罐中流出的汩汩清水装满。炎热的场坝里,似乎也多了几分凉意。
“一个月的连续极端高温,许多村民家的水井干了。”看着有序接水的村民们,张斌擦了擦头上的汗,“村里设立了13个送水点,每天9点左右从镇上和区里拉来水,每个点放置1000升容量的储水罐,大家按需自取。”
从场坝向上看去,村民的房子在山间错落分布。“山这么高,怎样上去?”记者不免有些担心。
张斌笑了笑:“交通条件好的地方,就用大型环卫车或者消防车送;路窄一点的,就开中型车载着储水罐送;实在开不了车的,就用三轮车载上水桶,确保水能送到!”
“这可需要不少人力,送水人手够吗?”记者问。
“重庆是志愿者之城。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公安干警、教师学生……卧佛镇就有500多名志愿者,200多人来村里送过水呢。现在,大家都把送水排在工作第一位!”张斌骄傲地回答。
说话间,张斌又加入了一个三轮车送水队伍,几个人护着车,连蹬带推,顺山路向前去了。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见习记者 黄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