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护航新时代“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1.守护百姓美好生活
“停车费只有一块钱,也没收到提示缴费的短信,为啥一下子就得罚两百呢?”某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的这一规定,曾让一些车主直“叫屈”。
2020年11月,一位大学教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来信,建议对上述条例进行备案审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函沟通,条例制定机关很快就对规定作出了修改。2017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连续5年推出备审年报,记录着宪法监督工作的新时代轨迹。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通过宪法修正案,实现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设立国家宪法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有序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违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宪法法律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得到有力维护。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迈出新步伐;采取打包修改法律、作出决定等方式,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修改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充分总结吸纳司法体制改革成果……以立法方式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澎湃动能。
编纂民法典,更好维护公民权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修,用法律武器保卫蓝天碧水;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相继出台,全方位守护民众福祉……一部部良法为百姓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经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指出。
2.为权力行使立规矩
“办证、检测、现场评审都要收钱,并且要求企业请吃、送红包……”近日,在江苏省兴化市,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了明察暗访。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当地对相关人员予以立案审查,并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排查。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政府是执法主体,与群众和市场主体打交道最多、关系最为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法治政府必须率先突破。同时,发挥法治政府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唯有政府在实施各项行政活动过程中坚守法治底线,才能真正树立法律权威,才能真正带动全社会崇法向善,最终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指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各省市县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大力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年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乡里认定我家(一楼)阳台外的小屋是违法建筑要拆除,可是我买房时就有这个小屋,开发商还多收了钱的,我不能接受。”近日,一位市民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政府行政复议受理中心申请复议。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该市民逐渐平复情绪,后于次日电话告知违建已完全拆除。就这样,一起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彰显,“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得到有效扭转。“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公民对法治的认同度得到明显提升。
3.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引诱集资;发放小恩小惠,骗取信任夸大宣传……8月25日,7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在浙江多家基层人民法院集中宣判,15名被告人受到法律惩处。
以法治方式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自今年4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央政法委会同公检法等多部门重拳出击,一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被依法严惩;大力加强追赃挽损工作,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超20亿元。
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向纵深推进,剑指长期影响司法公正廉洁的顽瘴痼疾,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推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完善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实现大案精办、简案快办;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轮司法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不仅在中国司法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司法改革史上也比较少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如此评价。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36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查出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近9万起;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大力纠正一批涉产权冤错案件,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政法机关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中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心所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法治风帆始终高扬,法治中国的脚步愈发铿锵有力!
(本报记者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