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三种精神促我们接续前行

    讲述人:外文出版社前总编辑 徐明强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9日 07版)

      【专家感怀】 

      57年前的中秋节前夕,不到20岁的我第一次出远门,从南方小城来到首都北京,走进外文出版社。从此,我的人生开启了新征程。

      形容时间,人们总说“弹指一挥间”。可我还没学会弹指,就已经快到耄耋之年了。指缝太宽,时光太瘦。

      形容生涯,人们总说“从一而终”。的确,择一职业而精研之,57年就这么过去了。

      自走进外文社,除了出国留学和工作外,直到前几年退休,超过半个世纪,我对外文社也算“从一而终”了。

      今年,外文社喜迎70华诞。此时此刻,我最怀念的是我的老领导、老同志和老同事们,是他们引领我进入了神圣的外宣事业、神秘的翻译天地。党的领导、组织的培养、老同志们手把手的教导,以及同辈之间的相互切磋,使我逐渐成长了起来。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眼前,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导时常在我耳边响起,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有人问,70年来,是什么样的精神促使外文出版社不断前进?我觉得有三种精神:事业精神、学术精神和外宣精神。

      先说事业精神。外文出版社就像一个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讲着不同外语、操着各色口音、怀藏各种本领的专家、归国学者和大学毕业生走到了一起,会聚在百万庄大街24号。那时,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他们仍孜孜不倦地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对外出版事业。

      再说学术精神。外文出版社就像一个知识宝库,专家学者和年轻人们不断地为这个宝库贡献珠玉。我所在的英文翻译室就是一个学术讨论的殿堂。老同志们时常进行讨论,有时为某一个词争论不休;年轻人则在旁聆听、学习,获益匪浅。领导还为每个年轻人安排了“师傅”,手把手地教导,一篇篇地修改,还时常组织讲座……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夯实了外文出版社的翻译学术地位。

      同样重要的是外宣精神。外文出版社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党的外宣任务,一直在“讲中国故事”,并探讨“讲中国故事”的题材、形式和翻译方式方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外宣经验,同时形成了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外文出版社有光辉的过去和现在,我们更瞩望着它的未来。作为外文社的老员工,我殷切希望它继续发扬三种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守正创新,取得更大成绩!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刘彬、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