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8日 星期日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

    作者:吕舟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8日 05版)

      北京中轴线是指位于北京老城中心,从北端的钟鼓楼,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天桥地区、天坛、先农坛,到南端的永定门,长达7.8公里,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并始终决定整个北京老城城市格局的庞大建筑群体。在这一巨大建筑群中,汇集了1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礼仪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形态特征。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城市作为文明发展的表征,必然从各个方面呈现它承载文明的主要特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都城位置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在国土中的位置不仅要符合观念中的中心地位,更要与特定的星座在天穹上的位置对应,这也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轴线作为都城的核心建筑群,继承了自西周初年形成的都城格局和制度,延续了秦汉以来都城中心建筑群与星象对应的传统。

      乾隆皇帝在《皇都篇》中,将这种关系表达为北京对应北天星空中帝车座的开阳星。在北京中轴线的格局和朝向上,无论是“向明而治”还是“允执厥中”“建极绥遒”都强烈地表现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都城的核心建筑的道德意义和构建国家秩序的象征性。元代在营建大都(北京)时,对形成于西周初年并在汉代成为儒家经典文献组成部分的营国制度的附会,之后明代、清代对这一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仅反映了这种传统文明精神的传承,更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

      北京中轴线上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场所,而祭祀在中国历史上被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事务。这四组坛庙建筑与北京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共同构建了一个中华文明传统包容、多样的信仰体系。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秩序和美学观念基础上都城核心建筑群的杰出范例。都城的营建不仅是一个城市构建秩序的过程,更是国家秩序的表征。北京中轴线作为都城核心建筑群,从建筑的规模、形式、布局到装饰细节,无不是对这种基于中华文明传统观念的秩序进行了极致的表达,形成了统领全城的格局形态。

      朝廷、宫室表达了等级秩序,钟鼓楼反映了通过对时间的管理构建社会生活秩序的城市管理体系,各重城门则是这种社会生活秩序的体现。北京中轴线构成了对这种秩序的清晰表达。“以中为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秩序的基础,“大中至正”则赋予这种秩序道德以意义,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整体审美意象。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中的建筑展现了对这种审美意象的极致追求。两侧对称布局的城市区域对居中的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烘托,形成了恢宏壮丽、纲维有序的城市景观。

      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城市中心建筑群,穿越了多个功能复杂的城市功能区,呈现了宫城中帝王的生活,内城中王公、官僚等的生活、外城普通民众的生活,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最具完整性的物质载体。这种对传统生活的表达也反映在与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相关的、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古以后古代中国的都城和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它的选址、建设与北京西部、北部的山脉,与从西向东穿越北京的河湖水系相互关联,构成了文化与自然、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的整体性。无论是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还是作为东方文明传统都城核心建筑群在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上的杰出范例,都使北京中轴线具有了突出的世界性价值。

      北京中轴线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更在于它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它是北京城市的核心,是当代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今天国家礼仪活动的中心,也是政治、文化中心。这种历史功能的延续,使其具备了巨大的当代影响力。

      对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文明价值的认识,促进了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促进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理解认知,形成了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身份认同,激发了文化自豪感,调动了民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多人主动探索、收集、介绍北京中轴线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宏伟壮丽的建筑形态、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与到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和由此激发的文化创新中,使北京中轴线通过遗产保护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逐步彰显出来。

      作为一项规模宏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遗产,北京中轴线不仅串联起众多文物古迹,更清晰地构建了一个中华文明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表达体系。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价值阐释是建设中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一项重要实践。

      让文物活起来,不仅仅是要赋予历史建筑当代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社会和民众认知、理解,真正焕发活力。通过对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的阐释与传播,促进了人们对它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认知,促进了社会和公众对北京中轴线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这种传承、弘扬和创新既表现在北京新的城市建设正沿着北京中轴线南北延长线持续发展,也反映在老城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还体现在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代生活、文化创意提供了无尽灵感上。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也正是世界遗产保护追求的目标。

      (作者:吕舟,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文本团队负责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