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拥有80.4公里长江岸线,占江苏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约为18.6%。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扛起“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任,退岸线、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绿色颜值”与“金色产值”共生共赢,推动沿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壮士断腕 绿色转型赢来更多发展机遇
水面扬起悠长的汽笛声,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缓缓驶进张家港市沙钢海力码头。待船停稳后,船员随即将电缆吊至码头平台,接入岸电接口充电。船主向记者介绍,“现在船停泊时用上了码头岸电,不再靠自身柴油发电,节省费用的同时减少了污染。同时通过连续卸船机直装直取、连续封闭式输料,提升卸货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码头工人的劳动强度。”
沙钢海力码头拥有7.8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对外开放码头12座,泊位20个,年吞吐能力超8000万吨。近年来,码头采用符合国家清洁运输标准的LNG新能源车辆,在物资转运、成品运输、工程机械等全领域,实现了码头“绿色运输”。2021年底,沙钢海力码头获评四星级“江苏绿色港口”。
沙钢海力码头的节能发展模式,是张家港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市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共计压减钢铁产能235.82万吨。完成平板玻璃去产能任务1014万重量箱,占全省和全苏州玻璃去产能总量的100%。
“产业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动产业‘调轻、调高、调优’,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县域典范。”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
面对诸多挑战,张家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张家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省内率先整建制关停距长江仅4公里的东沙化工园,成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腾笼换鸟”腾出的近3000亩建设用地,转型发展“江南智能制造产业园”,逐步形成智能装备、新兴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园管理办副主任徐晋介绍:“预计到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60亿元,亩均效益为原先2倍以上。通过绿色发展,使长江边的黄金岸线真正发挥黄金效益。”
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张家港,正在全力谋求“轻装上阵”。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张家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位居苏州县市第一,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长江保护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还江于民 生态“蝶变”绘乡村新图景
清晨,永兴村村民朱正山撑起小船,巡查村内24条河道的卫生状况。放眼望去,江边绿树掩映,一派江南风光。“心情舒畅!我们村紧靠长江,但在三年前,部分‘散乱污’工厂、养殖场污染了环境,别说散步,走过都要捂鼻子。”说起身边的变化,朱正山十分感慨。
永兴村坐落在“张家港湾”生态湿地公园核心区,村域河道与长江相连。提起“张家港湾”,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夸政府实施张家港湾生态工程建设“了不得”。
“张家港湾是长江江海交汇的第一道湾,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全长约12公里。”德积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王浈告诉记者。2019年,张家港市将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实施百年江堤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产岸线腾退、道路交通优化、生态环境修复等“五大提升工程”,打造“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
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于2021年7月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优秀案例。如今,像永兴村这样的沿江村庄随之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以前家家户户在江边养鸭,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村拆除了养鸭棚,围绕‘看得见江水,记得住乡愁,听得到红色故事’的江畔文化主题,发展乡村旅游。”永兴村党总支书记黄学贤介绍。实施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后,永兴村锚定“生态立村”战略,打造江南风味浓厚、长江风情突出的新型文旅体验基地,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江湾农文旅项目预计在明年年底竣工。
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不仅富了村集体,也鼓了村民的腰包。不打渔了,村民余红兴承包下400多亩农田,成立了农业公司发展有机农业;朱正山和同村的几名老渔民一起,承包了村域河道的疏浚清理;原先江滩边的养鸭大户李雪军,种起了葡萄,打算在村里办农家乐。“长江的负担太重了!以前的挣钱法子都难以持续。如今吃的是‘生态饭’,发展前景好,这样的饭碗端着踏实!”李雪军说。
文化交流 凝聚“长江大保护”共识
“号子声中,父亲的船儿,夜色中靠上码头,母亲会赶紧端上小鱼黄豆,温一壶黄酒……”在去年的长江文化节舞台上,音诗画表演《长江号子》触动了张家港人的乡愁。市民宋小惠说:“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起在长江边打渔的故事。长江号子响起,勾起了几代人浓浓的乡愁。张家港人的根与长江紧紧相连。”
“新时代的长江保护也是一项文化工程,要促进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文化的深度改变人们看待长江的方式,凝聚起‘长江大保护’的共识。”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剑锋说。
走进张家港博物馆,一场长江流域非遗金属工艺主题展正在布展,即将于8月28日作为2022长江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亮相。届时,策展人将带领全网观众线上沉浸式云游展览,感受长江流域金属工艺文化的非凡魅力。
“本次展览汇集了沿江13省(区、市)的179件(套)展品。”张家港博物馆副馆长陈洁说。
早在2004年,张家港就以“长江文化”之名发出邀约,携手沿江13个省(区、市),举办长江文化节庆活动,至今已走过19个年头。长江文化节全力推动文旅资源融合共享、长江风情交汇碰撞,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8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演出万余场,河阳文化等张家港本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多彩文化交织融合。
由文化生发共鸣,“长江大保护”理念在港城深入人心。依托沿江文明实践站点,张家港志愿服务团队以长江生物科普、水环境监测、非遗文化保护等主题,策划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用“志愿红”守护长江美。
酷暑挡不住志愿者们的热情。近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的学生们穿上红马甲,以法治宣传志愿者的身份去“巡江”。志愿者们表示:“长江既属于历史和当下,也属于子孙后代。居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我们,有责任将‘母亲河’呵护好。”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