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里,绿油油的玉米蹿到1米多高,长势正旺。种植户邵大文站在地边,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
“您这里很热闹呀?”记者好奇地上前询问。
“我这可是‘冠军田’!亩产863.8公斤!”说到自家的田,邵大文的言语掩饰不住自豪,“上个月抽点选到我这里,经过联合收割机实收、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杂,专家组认定我种的冬小麦刷新了新疆的高产纪录。”
周围的人啧啧称赞,纷纷向邵大文“取经”。
“这几年农业设施大大改善,地的硬件儿‘给力’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种子也用了新品种,去年的高产纪录就是它创的。好种加好田,一准儿高产。”邵大文不藏着掖着,一股脑儿倒出了自己的秘诀。
指了指地头的泵房,邵大文继续说:“农场土地整治,我这田里铺上了滴灌管道,改了过去的大水漫灌,还能用管道滴有机肥。”说起地头上的事,邵大文停不下来。
“地头田间如绣花,一针一线不能差。大文今年这‘花’绣得好。”种植户们爽朗的笑声在田野上飘荡。
(本报记者 尚杰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