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光明时评】夯基织网,助力老人“原居安养”

    作者:屈贞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02版)

      【光明时评】 

      养老是民生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机构总量较少,存在养老床位供应不足、护工短缺、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很多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一方面,这符合我国家庭养老传统习俗,老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也更舒适自在些;另一方面,也方便子女照顾老人,满足老人的亲情需求。“原居安养”不仅包含居家养老,而且扩展到更广泛的社区环境,保证居住者在熟悉环境内尽可能独立生活的“安老”境界,由当地社区提供家庭照顾、健康护理及其他专业护理等服务,让老年人获得更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实现老年人“就地、就近、就亲、就熟、就便”颐养天年的最佳平台。近年来,我国以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为重点,高密度出台措施、高强度推动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建设运营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选址不当、布局不均、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不强、运营不善、“叫好不叫座”等。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需要多方面持续发力,夯实“原居安养”基础。

      首先,应以系统观念布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建设。“空间少、资源散、功能弱”是当前服务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顽症”,需要我们用动态的眼光和全域视角统筹协调社会发展各领域所提出的有关公共服务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在“统”字下功夫,既要将居家、社区、机构三者进行整体性思考和设计,也要统筹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娱乐、体育、文化、交通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链接;既要织密老年生活照料和老年健康护理基本养老服务“安全网”,也要统筹老年参与、老年教育、老年维权等“必备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在“融”字上作文章。有机衔接政策、医保与长护险制度、补贴等,全面整合养老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供应链。加强多种养老资源、养老责任主体和养老力量的融合,使涉老部门、主体、资源形成责任共同体。

      其次,厚植人才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建设提供内力支撑。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街道社区等中坚力量对相关养老服务政策和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达成“共同关切”。深化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能。补建一支懂专业技能,有商业思维,有科技创新意识,擅长资源整合的“紧缺人才”。目前,一线养老护理员总体呈现年龄大、劳动强度高、低学历、收入低、工作粗放化等特征,可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技能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构建支持体系,提高其收入、职业地位和社会荣誉感。同时,还可通过技术替代降低老年护理工作压力、提升照护效率。

      最后,聚力赋能抓落地、出实效。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养老服务政策执行中的“上热下冷”“末梢堵塞”现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优势、街道的主导优势、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优势、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优势、社区居民的参与优势,凝聚起养老服务网建设的最大合力。与此同时,还要多维赋能促落实。要在决策、协调、执行各层面,建立衔接顺畅、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细致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抓好“实绩考核”这个牛鼻子,注重服务网覆盖率、普及率的同时,更要看重服务网的供给效率、运行效能和建设效果。

      (作者:屈贞,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