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一阵喧闹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循声而去,在一片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弯了腰。几十个孩子撸起袖子,正忙得热火朝天:有的拿着镰刀收割稻谷,有的在整理稻穗,还有几个围住一只楔形敞口木桶,用力摔打着手中的稻穗——这是在脱粒。
正值暑期,这是记者在广西南宁滨湖路小学校园里看到的一幕。
“从清明后开始翻地,再到后面的埋肥、泡田、育种、插秧、护理直至收割,全由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别看这片地只有几十平方米,孩子们都叫它‘梦田’呢!”和孩子们一起忙碌的庞国艳老师向记者介绍,“这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童耕课堂’,孩子们今天的收获,来之不易。”
看,孩子们个个满头大汗,通红的小脸蛋上,带着一股兴奋劲儿。
“虽然是在校园里,这片稻田和真正的农田一样,既遭遇过虫害,也碰到过鸟患,前段时间广西暴雨,稻田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庞国艳老师放下一把脱粒好的稻穗,直起腰说,“大地‘课堂’中发生的种种状况,让孩子们更深地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