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打造美术学科新优势 推动文化遗产进校园

    作者:王成文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08版)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推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并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可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崭新的面貌,将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效结合,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多措并举,积极弘扬文化遗产、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美术学科新优势,为国家艺术教育、文化传承与弘扬贡献力量。

    以高品质学术活动推动文化遗产进校园

      学院积极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

      学院组织参与与文化遗产主题相关的学术讲座,通过“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石器·佛寺·郡城:文化遗产与文明建构”等学术座谈会加深师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组织“源自文化遗产的灵感——田野研究、艺术创作思考”“敦煌文化遗产与新媒体文创的传承”“从甘肃历史文化的角度谈敦煌艺术的传承”等讲座,分享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创造方面的经验,为推进高校教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使命担当献计献策、贡献智慧。

      学院开展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借用“读书与行路——历史地理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二人谈”等学术交流活动让师生了解构建“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共同体”明确“丝绸之路瓶颈地带”等做法对当下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借鉴意义,通过进行“金塔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等主题报告为高校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注入更多精神养料,为文化遗产进校园提供指导。

    以多元的实践活动“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学院充分发挥国家文化遗产“家底”丰厚、老工艺传人辈出等优势,以多元的实地考察活动、亲身体验活动,创新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渠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方式。

      学院组织参与“祁连山区域文化遗产”“陇东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及长城遗址”等考察活动、“临夏市文化遗产资源”调研活动、“兰州非物质文化陈列馆”参观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日石刻传承人群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师生从校园中走出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知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迷人魅力,直面传承的意义。

      学院参与践行“非遗+红色文化”工作坊实践项目,以进一步挖掘甘肃非遗资源,探寻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契合点,创新传承非遗文化载体,让非遗文化走近师生,贴近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

      此外,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以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为基础,以遗产展示和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博物馆建设为载体,全面展现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民族文化等十大文化的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进一步发挥学院博物馆在华夏文明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为有效保护和有力弘扬甘肃文化作出贡献。

    以丰富的校园活动绽放文化遗产光彩

      学院努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推动师生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体会传统民俗文化的韵味。

      学院推动世界文化遗产进校园,举办参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学科保护与利用高层论坛”等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弘扬历史文化和宣传文化遗产知识,加大世界遗产保护宣传力度。

      学院推动国家级文化遗产进校园,举办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珍品复制品展、“传承·创新”——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及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艺术传承基地启动仪式;建设参与麦积山雕塑艺术馆;开展敦煌艺术进校园及河州花儿专场音乐会活动。增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效果,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响应甘肃省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古丝绸之路文明”与“甘肃佛像文化”主题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等活动,让师生看到、听到、真实感受传统文化。

      (作者:王成文)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