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社会公布。《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公路网总规模将达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交通运输部2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规划》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解读。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根据行政等级划分,我国公路分为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农村公路,国家公路网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是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路网。我国2013年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总规模分别为13.6万公里和26.5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这两项的完成比例分别达到85%和96.5%。
“总的来看,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表示,与此同时,我国公路的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占比达20.9%,全国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79.6%。
对于《规划》提出的相关目标,王太指出,交通运输部门将以国家公路省际待贯通路段、瓶颈路段以及连接交通枢纽、陆路边境口岸公路等为重点,推动相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同时注重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合和衔接转换,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高效对接,灵活、合理采用公路穿城段技术标准,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群路网体系。
实现更精准有效的供给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国家公路网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同时也需要看到,面对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需求,我国的国家公路网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弱项,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据悉,《规划》提出的46.1万公里的总体规划中,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为了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供给,此次《规划》布局重点考虑五方面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两支撑,三增强”。
“两支撑”指的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开放新格局,《规划》不仅强化了城市群核心城市间交通联系以及国家公路对中小城市和县城的连接覆盖,还进一步优化了国家公路网与亚洲公路网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衔接;“三增强”则指的是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与其他方式衔接、与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国家公路网韧性。
“《规划》通过优化一批、新增一批、扩能一批国家公路路线,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王松波说。
保持稳定适度的超前发展
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528万公里,路网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综合考虑人口和面积等因素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石良清表示,我国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37.4公里、拥有高速公路里程1.2公里,分别为美国的18%和50%,公路综合密度仅为美国的37%。在通达深度方面,我国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城镇人口20万以上城市,而美国州际公路、德国高速公路连接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城市。
“从国际对比和发展规律判断,未来我国公路网仍需要保持稳定适度的超前发展,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石良清表示,《规划》编制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统领,对“两个纲要”提出的战略要求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和落实。
据悉,在路网布局和建设标准的创新方面,本次《规划》突出了“用足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的规划思路,强调要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来提升现有国家公路网的利用效率,同时力求实现新增路线更加精准有效。
“在用足存量方面,注重挖潜、提升现有通道能力,比如这次《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进行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加强对另辟新线扩容的规划管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设施效率;在优化增量方面,注重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的合理通达深度,《规划》提出将国家高速公路连接目标由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调整为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通达更深、覆盖更广,也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城镇化发展需要。”石良清说。
(本报记者 訾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