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抓住企稳回升时机 凝心聚力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分析当前经济热点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02版)

      日前,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7月1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媒体见面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聚焦助力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与会委员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我国经济稳有预期、进有动能,展现出强大韧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实施,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基站设备等方面增幅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国经济尽管没有达到正常增长水平,但还是有不少亮点,我们应该要看到这些积极变化,增强信心。”谈到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中的亮点,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表示,这些亮点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在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在二季度,有很多超预期的因素,所以这也表明我国经济的韧性、潜力都很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刘尚希同时提到,“当前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严峻”。谈及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刘尚希表示,全年经济形势前低后高的趋势基本可以确定。“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是没有重大疫情冲击,对当前面临的重大风险问题能够及时处置。经济增长能稳步复苏,保就业就有扎实的基础,民生改善也就有了保障。”他说。

    稳增长,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困难挑战

      据有关报告预测,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逐季回升。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稳增长,成为不少人关心的问题。

      “稳增长要先稳投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稳投资的重点是要稳房地产,当务之急是要采取针对性强、易于见效的措施,使房地产尽快回到正常经营环境和增长轨道,抓紧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形成房地产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还应重视除去基建之外的其他服务业投资。

      “稳增长更要稳消费。”刘世锦认为,稳消费要特别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去年以来消费下滑,直接受疫情影响的接触性服务消费首当其冲。要用足用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渠道,提高社会保障的可得性和领取方式的知情度,应保尽保。”

      “稳增长的立足点要更多转到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创新、发掘结构性潜能上来。”刘世锦表示,我国仍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对冲回旋余地能力强、创新资源集聚快等优势将会保持并持续增强。“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实现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有市场主体1.59亿户,以企业形态存在的市场主体有5012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比大企业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中小企业数量、缴税总额、利润总额等指标与地区的GDP总量、第三产业GDP贡献率、财政收入等宏观指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得好,地区经济一定会发展得好,这也就证明了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苗圩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上半年,围绕着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各方面出台了不少好政策,当务之急还是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苗圩表示,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服务,让已出台的政策入企业、入园区、入集群,帮助中小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确保中小企业“不漏户、不漏人”,应享尽享这些政策;另一方面,适时调整完善新出台一些政策,研究将一些阶段性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化,及时出台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