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坚持“五有”理念 强化产教协同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作者:郭向明 赵康 李博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10版)

      扎根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一座令人瞩目的人才培养高地——西安理工大学在“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激励下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9000名,累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近3万人。近五年,学校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其中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60%以上,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定战略:扎根西部理念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

      作为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学校现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获全国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批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通过研究分析西部地方高校生源结构、毕业生去向及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学校提出了“五有”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即有西部情怀——敬业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扎根西部、服务西部;有健全人格——笃定沉稳、专注执着、良好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等品质;有专业素养——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创新精神——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精神;有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需要的持续学习能力。

      锚定“五有”,西安理工大学通过课程建设项目改进研究生教学方法。教师讲家国情怀、讲奉献精神、教专业理论;学生学课堂知识、社会知识并举;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校现已培养了一批能扎根西部、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高层次人才,赢得用人单位“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顶得上”的一致好评。

    谋长远:立足项目导向打造产教融合模式

      课堂搬到车间里,论文写到产品中,研究做到工程上。学校创建的产教融合型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导向,依托联合研究院和联合培养基地,将研究生培养与企业项目紧密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培养计划,共同授课与指导,学生获得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主动思考工作、增强系统观念和沟通的能力。

      学校从产业和企业需求出发,“干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每年秋季学期企业实践基地面向全校发布项目需求;在学校开设了数字系统设计等案例课,在企业开设了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实例等交叉课程,与企业共同开设了工程测量等案例课和项目选修课。近五年,学校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共获奖316项,在省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248项,省级以上获奖1744人次,获奖级别和数量在陕西省属高校中均名列前茅。

    蓄动能:依托实践基地发展校企联合培养新势力

      学校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东方电气、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紧密,建设百余个实践基地,聘请千余位企业导师,先后获批2个国家级、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现学校在培养质量、科研价值、社会服务,企业在成本效益、技术保护、留住人才,学生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就业质量等方面的三方共赢。

      近年来,水利工程学科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设立的西北旱区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累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2400余人,60%以上的毕业生在西部就业,投身水利建设。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西安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国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批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国首批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殊荣成为学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征程上的生动注脚。未来,西理工将继续秉持扎根西部大地办教育的初心,书写更为绚丽的育人新篇章。

      (作者:郭向明 赵康 李博)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