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天山南北一家亲 团结互助幸福长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赵明昊 尚杰 王艺钊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10版)

      最美不过新疆景,最深不过民族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不断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通过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团结一心共奋斗

      盛夏时节,喀什地区叶城县锦绣园艺村的果林里绿荫掩映,累累硕果压弯枝头。锦绣园艺村土地肥沃,独特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苹果、桃子等特色鲜食林果种植,林果业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去年我的果园大丰收,苹果桃子产量达26吨,纯收入5万元,钱袋子鼓了!”村民玉素甫卡迪尔·艾拜站在树荫下,指着眼前的果树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邻居王政。过去,玉素甫卡迪尔只会种小麦和玉米,家庭收入低、生活条件差。

      村里的特色鲜食水果种植大户王政主动找到他,教他特色鲜食水果种植技术。

      春天,王政手把手地教玉素甫卡迪尔拉线、打桩、挖坑栽树;秋天,王政给玉素甫卡迪尔送来了果树品种接穗。在两人共同努力下,玉素甫卡迪尔地里的果树逐渐长成。几年下来,玉素甫卡迪尔全面掌握了林果管理技术。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让两人都迎来了美好生活。如今,在王政的帮助下,玉素甫卡迪尔还发展了驴养殖产业,仅养驴一项的年收入就达8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团结致富的故事,在这个多民族村落比比皆是。正如村小组组长李挺玉所说:“我们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你帮我、我帮你是传统美德。和睦友善、团结一致,让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好学生”“好公民”“好邻居”“好大院”“好巷道”等创建微行动,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守望相助如一家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水定镇住着一对远近闻名的异姓父子:汉族老人黄景珍和他的维吾尔族儿子艾山江·玉素甫江。虽然年逾古稀,黄景珍的身子骨却依然硬朗。每当人们问起他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总会骄傲地说:“因为我有一个好巴郎!”

      故事还要从上一辈人说起。黄景珍与艾山江的父亲是邻居也是好朋友,艾山江的父亲去世时,艾山江年仅15岁。为了让正处青春期的艾山江得以自立,黄景珍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从教导为人处世到照顾日常生活,两人以心交心、共渡难关。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多亏了爸爸的谆谆教诲。现在,我辛勤劳动,养活全家,日子过得很不错。爸爸年纪大了,我必须好好孝敬他。”艾山江如是说。

      走进黄景珍老人的房间,记者看到了艾山江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事一打电话他就会马上赶过来。”黄景珍说。2006年,黄景珍因病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好巴郎”急得不得了,每天工作结束后就跑来照料,到处为老人求医问药。在不断努力下,老人竟奇迹般恢复了健康。“钱没有了,我还可以挣。要是爸爸没有了,我到哪去找?”艾山江每每提起此事便泪水盈眶。

      小小的镇子里,各族百姓亲如一家。在深入交流交往过程中,各族百姓用自己的真心付出,共同弹奏了一曲勤奋感恩、相互友爱、温暖共建的团结之歌。

    服务群众心连心

      “艾沙拉,我来看你了,身体怎么样?”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青河镇山楂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巴灯加·阿尔山刚推门进屋,小姑娘艾沙拉·塔斯恒就一脸兴奋地冲她表达着欢迎之情。

      艾沙拉一家住在县里的文化小区,生活比较困难。父亲塔斯恒·哈里多拉的心脏不好,还患有严重的胃部疾病。长女艾沙拉是智力一级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经常为就医、吃药犯难。得知这一情况,巴灯加·阿尔山当即决定帮助他们,与他们结为“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帮助办理低保到申请临时救助,再到抽空给孩子辅导功课,巴灯加·阿尔山全心投入并融入这个困难家庭。如今,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艾沙拉不仅学会了使用手机看视频、跟家里人聊天,还会写、会说普通话,极大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了自理能力。

      “民族团结是大事,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要落实到一件件小事上。”蒙古族的巴灯加·阿尔山表示,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子里,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让她自儿时起便明白了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美好。

      2013年刚到社区工作,巴灯加·阿尔山就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走访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诸多事项。从帮助结亲户发展沙棘种植和产品销售到联系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再到一次次夜半睡梦中接起紧急求助电话,日复一日,她将满腔热情与关爱奉献给社区的各族群众,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用自己的努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近年来,新疆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自2016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先后有120多万名干部与160多万户各族群众家庭结对认亲。一件件民生实事,诠释了为民情怀,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勾勒出大美新疆团结奋进的新画卷。

      (本报记者 李慧 赵明昊 尚杰 王艺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