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温故】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苏轼名句“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强调“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语出苏轼于北宋元祐二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宋哲宗起草的诏书《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大意是说,享受天下之利,就应为天下除祸患;拥有人间福乐,就应与天下共忧难。苏轼“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主张“有为而作”,希望“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这句话虽是勉励王存,但那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理念相呼应,辉映出中国政治传统中“为生民立命”的理想追求。内中所蕴价值,值得挖掘。
以百姓为本的政治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五千年中国政治文明最为坚固瑰丽的基石。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既是美好传说,更是不朽丰碑。《尚书·泰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载:“国将兴,听于民。”朱熹诠释《孟子·尽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提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重民爱民是影响历代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重要因素。哪怕是在封建贵族政治和皇权专制之下,一代代仁人志士仍心怀老百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民不惜身、为事不退缩。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就有对这种政治价值的继承。
民生为大的执政观。“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国民生计与生活,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首要问题。《墨子》提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淮南子》提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传统士大夫往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来自我激励,“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追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但民生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温饱都是极大的挑战。北宋李纲“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和明朝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诗句感人肺腑。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为民众谋福利,最基本是为国民谋衣食住行。现代社会,民生问题更多样。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这让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都为之动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就更能在新时代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更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作者:支振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