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委坚持落实新时代党建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探索联动发展,不断丰富“德润匠心,智创卓越”党建工作品牌内涵,以党建赋能,驱动立德树人“红色引擎”,走出一条以组织振兴全面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
“党旗领航”把方向,精准思政见成效
长效机制,凝聚合力,激发使命担当。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科学有力的组织体系、高效互融的管理运行体系、高品位的价值塑造体系、高质量的队伍建设体系、高水平的学科育人体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中心线”,夯实党支部建设的“生命线”,打造党政一体、上下贯通的一体化发展“生态圈”。
学院创新优化党支部设置,认真做好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学院基层党支部、教研室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测控技术与机电工程教师团队获评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创新团队荣获“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称号;安全工程教研室教师党支部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一心三点八面党员立体化教育模式”获省党建组织工作创新二等奖。
“党建赋能”聚焦发展力量,学科建设稳步提升
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建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三阶培养思路,采用培训制、结对制、项目制、比赛制、课题制、教改制6种方式培养师资。学院涌现出一批教师典型:赵正旭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长河入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彦彬入选教育部香江学者,李长河、刘碧龙、兰红波、郭峰获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陈成军、刘富豪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学院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聚力“党建+学科”工程,构建了持续发展的“141”学科方向体系,即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工程,铸造航天装备数字孪生与遥操控1个高峰方向;打造激光制造与精密绿色加工、振动噪声控制与智能诊断、摩擦学与表界面工程、微纳3D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4个学科高地;培育1个“智能+”新兴机械学科方向。
近5年,学院主持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项目83项,其中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2项,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单项经费过千万元课题1项。学院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483篇,授权发明专利372项;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机械工程学科2020年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和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学院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0个政府批建的学科平台。教师赵正旭带领“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42次参与航天工程,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学院加速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马铃薯自动识别智能切种设备等10余项系列农机装备,实现了无人驾驶和自动计量功能,且在山东、新疆、内蒙古等地规模化应用,助力当地农业生产增值数十亿元。
“红色引擎”强化使命担当,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多方协调,现已形成“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的育人新格局。
学院育人氛围浓厚,取得一系列育人成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思创融合、思教融合”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品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日益完善。学院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5项、省部级奖励300余项;MAE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获得2020年度全国“百佳社团”;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青春贡献奖”、山东省“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学生典型。
(作者:曲乐 王妍 李忠晓)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