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文学】
谭楷的报告文学《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天地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封面上两个元素格外抢眼:一个是伊莎白·柯鲁克的照片。只见她身板挺拔、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布满皱纹的脸庞面带微笑,令人可亲、可敬。另一个元素是“我用一生爱中国”七个大字。两个元素布局在一起,形成了激荡人心的力量:一位国际友人,用一生爱中国!
伊莎白“一生爱中国”,首先是因为她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紧紧相连。她是加拿大人,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家在中国、工作在中国,甚至她个人的味蕾也是中国的。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银丝,她和丈夫柯鲁克一起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中国与她的生命在一起,承载了她的亲情、爱情、乡情、友情,承载了她的生命节点,仅仅从感情的角度来看,她热爱中国有着天然的基础,她的生命离不开中国。
伊莎白“一生爱中国”,还因为她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紧紧相连。伊莎白对中国社会有直观的认识,与民众有紧密的接触,她同情劳动人民。特别是她大学毕业重返中国开始人类学研究后,通过对四川汉源、理县,重庆璧山等地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在这里,他们践行着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政治理想,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结成了战斗友谊,成为知心朋友,共同为成立和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伊莎白“一生爱中国”,更因为她的人生价值与中国紧紧相连。中国是她成为人类学家的研究地,还是她外语教学事业的起点和耕耘地,她后来长期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104岁的伊莎白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看这本书,不仅寻找到一位国际友人为何热爱中国的答案,而且书中展现的历史画卷更受到我这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者的关注。伊莎白的一生,与中国近现代、当代历史同步,她个人的百余年经历都融入这一深刻历史变化之中。辛亥革命后的四川地方军阀割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都、重庆大后方,解放战争时期的老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外交……这一切,都与伊莎白的一生息息相关。伊莎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书中呈现出的历史让我感慨:看伊莎白的一生,看的也是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的历史。这些历史,以不同的侧影反映出来,既有历史背景、历史过程,还有历史地理、历史风情,更有纷繁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细节,有的是一带而过的掠影,有的则是轮廓或清晰或模糊的剪影,还有一些是细腻高清放大的图影。特别是伊莎白人生的关键节点,作者毫不吝惜笔墨:比如作为人类学家的伊莎白在四川理县八什闹、重庆璧山兴隆场等地的田野调查;比如作为新中国外语事业拓荒者的伊莎白在中央外事学校创办发展至北京外国语大学过程中,她如何开展英语教学;比如作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看伊莎白走过的每个地方、交往的每个人、做过的每件事,都调动着我脑海中存储的历史信息,引发我的联想,让我如同穿越在历史时空中,听历史在诉说,看历史在回答。
一个人的历史离不开所处的时代,离不开身处的环境。伊莎白的一生,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一次选择都是中国”,这不仅是她热爱中国的生动展现,更是她作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证明。她亲眼看见、经历、参与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她具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眼光,她的身上折射出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趋势……世间的人与事不停地更替变化,由此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与无尽的遐想。伊莎白与中国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宝贵的财富。谭楷先生的这部书,相信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珍惜这样的财富并从中受益。
(作者:江红英,系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