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奋进】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粮食作为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最重要食物,极度依赖耕地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粮减损就是开发“无形良田”。
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专门设立了粮食产后损失与浪费研究项目,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国内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9位科研人员,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抽取19933个样本,对我国粮食产后系统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查评估,项目现已通过验收。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后系统还有较大的减损空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完善工艺流程、提升管理水平,能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在食物消费领域,也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无形良田”,通过转变消费观念、改进消费习惯、完善就餐方式,实行科学饮食、健康消费、文明就餐,将有效节约粮食和食物资源,提升国民食物保障水平。由于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粮食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和补助措施,因此,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杜绝食物浪费,不仅意味着“无形良田”的开发,而且意味着减轻财政负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问题。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2021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强化粮食产后环节损失控制,推动粮食科学减损和营养健康消费;12月,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指南》,要求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政策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法治为保障,充分调动农户、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全链条节粮减损,着力开发粮食产后系统的“无形良田”,必将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陈晨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