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交通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03版)

      6月20日,随着北京西站建站以来开行的首趟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G51次列车驶离站台,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再添一项世界之最,北京至武汉段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连日来,一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纷纷亮相,不仅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速,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交通活力。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随着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我国已有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率先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并成功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总里程近3200公里。

      “高铁高标运营,对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深化沿线经贸往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旅行时间的压缩将进一步密切城市间联系,路网效能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此外,随着郑渝高铁、和若铁路等新线自20日起投入使用,特别是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铁路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宋向清表示,河南地处全国内陆中心,有着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凸显区位优势必须依靠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作为支撑。“米”字形高铁网的率先建成,将实现以郑州为中心,高铁3小时内覆盖我国7.6亿人口和56%的经济总量,具有服务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释放的交通区位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将越来越智能

      不断延伸的铁路、持续完善的公路、逐渐加密的城市轨道交通……如今,交通运输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代名词,更能有效联结经济系统,成为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抓手。

      6月21日,随着浙江省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全国首座软土地层中具有停车检修功能的地铁车站顺利封顶,为全线的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中铁二十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绍兴地铁2号线既是带动市区融合发展的连接线,也是解决内部出行的通勤线,对促进当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当前各个城市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已接近3万公里,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达到51个。作为重要的服务业,轨道交通显然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关键所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表示,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城市GDP总量的增长。张晓东指出,如今,北京等地的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的助力,智慧城市的理念将极大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也将会对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要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要充分认识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性,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为促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

      “在适度超前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运输领域投资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布局交通基建投资有利于将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实现互联互通的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立体互联、集约高效,最终提升综合交通网络通行能力和整体效益。

      刘向东认为,接下来,仍要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做到适度超前加力加快投资,尤其对“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要尽早在做好前期论证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的网络效应,为稳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